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魏晋时东部鲜卑首领。涉归子,慕容廆庶兄。晋武帝太康四年,廆嗣位,与廆不协,率部西迁阴山。永嘉之乱,始度陇而西。其后子孙据有西零以西甘松之界,极乎白兰数千里。置官属,统治当地羌人、氐人。后人建吐谷浑国,奉为始祖。年七十二卒。
树洛干 朝代:十六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首领。视罴子。九岁而孤,年十六嗣立。率部奔莫何川,自称吐谷浑王。众庶乐业,号戊寅可汗,归附者众。为乞伏乾归所败,遂降,拜赤水都护。后屡为乞伏炽磐所破,惭愤发病,在位九年而卒,时年二十四。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五十八
拾寅,慕延兄子。
吐谷浑慕瑰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慕容瑰。南朝宋时人,鲜卑族。其高祖名叶延者始以部族名吐谷浑为姓。宋文帝元嘉三年其兄阿豺贡方物,诏拜浇河公。诏命未至,阿豺死,慕瑰继立。元嘉七年,诏拜为沙州刺史、陇西公。九年进爵陇西王。
全宋文·卷六十一
慕瑰,阿豺弟。(案:慕瑰代立当在元嘉五年前。)
吐谷浑慕延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慕容延。南朝宋时人,鲜卑族。慕瑰弟。慕瑰死,慕延继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改封河南王。后为北魏拓跋焘所败,率部落西奔白兰,至于阗国。
《國語辭典》:吐谷浑(吐谷渾)  拼音:tǔ yù hú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今大陆地区青海北部、新疆东南部。其祖先本辽东鲜卑种,西晋时酋帅庶长子吐谷浑率领部分族人迁至陇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及四川松藩之地。后势力渐大,唐太宗时曾命李靖等讨伐,国主败亡其子遂降唐,受封为西平郡王。至高宗时败亡于吐番。信奉多神及佛教。以游牧为业。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政权组织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漢語大詞典》:吐浑(吐渾)
即 吐谷浑 。 唐 张说 《拨川郡王碑》:“ 圣历 二年,以所统 吐浑 七千帐归于我。”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 吐浑 ,本号 吐谷浑 ,或曰 乞伏乾归 之苗裔。自 后魏 以来,名见中国,居於 青海 之上。当 唐 至德 中,为 吐蕃 所攻,部族分散,其内附者, 唐 处之 河西 。其大姓有 慕容 、 拓拔 、 赫连 等族。”
分類:吐谷浑
《國語辭典》:折箭  拼音:zhé jiàn
1.折断的箭。如:「倘若有违此誓,当如折箭。」
2.把箭折断。如:「古人常用折箭为誓、歃血为盟,来表示承诺誓约。」《三国演义》第八一回:「先主即命兴拜苞为兄。二人就帐前折箭为誓,永相救护。」
《漢語大詞典》:退浑(退渾)
“吐谷浑”的急读。新唐书·西域传上·吐谷浑:“ 吐蕃 復取 安乐州 ,而﹝ 吐谷浑 ﹞残部徙 朔方 、 河东 ,语谬为‘退浑’。”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五年“ 吐谷浑 帅部落千餘帐自 五臺 来奔” 胡三省 注引 宋 宋白 曰:“ 吐谷浑 谓之 退浑 ,盖语急而然。”
分類:吐谷浑
《漢語大詞典》:蕃浑(蕃渾)
吐谷浑 与 吐蕃 。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唐 王建 《送振武张尚书》诗:“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 蕃 浑 夺马羣。” 唐 裴羽仙 《哭夫》诗之二:“良人平昔逐 蕃 浑 ,力战轻行出塞门。”
《漢語大詞典》:慕利
(1).追求财利。晋书·王沈传:“贪賕之人,将慕利而妄举。” 明 刘基 《郁离子·牧豭》:“臣西家之子,慕利而求其术。” 清 姚鼐 《复张君书》:“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
(2).复姓。出 鲜卑 族。 后魏 有 吐谷浑 主 慕利延 。见通志·氏族五
《漢語大詞典》:树惇(樹惇)
亦作“ 树敦 ”。
(1).谓立性敦厚。国语·周语上:“吾闻夫 犬戎 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韦昭 注:“言 犬戎 立性敦厚也。”按,史记·周本纪引作“树敦”。
(2).地名。 吐谷浑 旧都。在今 青海 共和县 境。旧唐书·外戚传·王子颜:“击 吐蕃 ,收 五桥 ,拔 树敦 城。”按,新唐书·王难得传作“树惇”。
《國語辭典》:土族  拼音:tǔ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与吐谷浑有族源关系。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青海东部河湟流域。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信仰西藏佛教及多神崇拜;一般行火、土葬。其民族曲调「花儿」及「安昭」舞具有特色。以农业、牧业为生。家庭行一夫一妻制,有早婚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