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合心
(1).同心;齐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传:“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红楼梦第六八回:“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諫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体,方是大礼。”
(2).称心,投合心意。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适眼合心,便为甲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四章:“ 大柱 ,你和 细芳 合心不合心?合心,就早日过门。”
《國語辭典》:合心合意  拼音:hé xīn hé yì
1.彼此心意相合、融洽。《红楼梦》第六八回:「你我姐妹同居同处,彼此合心合意谏劝二爷慎重世务,保养身子,这才是大礼呢!」
2.称心如意。《红楼梦》第八二回:「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
《國語辭典》:貌合心离(貌合心離)  拼音:mào hé xīn lí
表面看起来彼此关系很密切,实际上心思不一样。汉。黄石公《素书。遵义第五》:「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也作「貌合情离」、「貌合神离」。
《國語辭典》:貌合神离(貌合神離)  拼音:mào hé shén lí
表面上彼此很切合,实际上心思不一样。《野叟曝言》第一三回:「所以说两贼参商,貌合神离。将来举起事来,祸犹不大。」也作「貌合情离」、「貌合心离」、「貌合行离」。
《國語辭典》:如意  拼音:rú yì
1.称心、符合心中的意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阃天年之后,便得如意。」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折:「但得皆如意,两情称,始信一点灵犀,诚通海神。」
2.搔背的器具。以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形,有长柄,可如人心意,搔背部的痒,故称为「如意」。后世演变成一种象徵吉祥的陈设品,以金、玉等精致质料刻制,顶端多作灵芝形或云形,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聊斋志异。卷一○。葛巾》:「而室内并无昋奁,床头有水精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也称为「不求人」、「搔背爬」。
3.唐武后的年号(西元692)。
《國語辭典》:不变(不變)  拼音:bù biàn
保持原状毫不更动。《文选。钟会。檄蜀文》:「岂宴安鸩毒,怀禄而不变哉!」《文选。贾谊。过秦论》:「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则天地和洽,远方怀之。」
《國語辭典》:生气(生氣)  拼音:shēng qì
1.万物生长发育的状态。《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譬如秋冬的肃杀,难道真是杀吗?只是将生气伏一伏,蓄点力量,做来年的生长。」
2.生者的精气、灵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凛凛恒如有生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九回:「我看你一身的生气,决不是个鬼,一定要还阳的。」
3.生动活泼而有朝气。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诸暨令袁嘏》:「我诗有生气,须人捉著,不尔便飞去。」
4.发怒。《红楼梦》第七四回:「三姑娘怕奶奶生气,叫我劝著奶奶些,问奶奶这两天可吃些什么。」《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听了这话,愈加生气。」
《國語辭典》:得计(得計)  拼音:dé jì
1.计策得当,稳操胜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且扬都污毁,无复孑遗,还被下湿,未为得计。」
2.计谋获得实现。唐。白居易 山中诗。洞中蝙蝠:「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國語辭典》:中意  拼音:zhòng yì
合意、满意。《汉书。卷四五。江充传》:「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老身虚心冷气,看他眉头眼后,常是不中意,受他凌辱的。」
《國語辭典》:不如意  拼音:bù rú yì
不合意、不称心。《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宋。辛弃疾 贺新郎。肘后俄生柳词:「肘后俄生柳,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國語辭典》:当心(當心)  拼音:dāng xīn
1.谨慎、留心、注意。《警世通言。卷三三。乔彦杰一妾破家》:「这小二在家里小心谨慎,烧香扫地,件件当心。」《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店门人、会馆门口、都有使费,人家早替他们当心。」
2.胸部正中。《礼记。曲礼下》:「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红楼梦》第八六回:「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著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
3.中央、中心。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漢語大詞典》:逊志(遜志)
(1).虚心谦让。 宋 孔文仲 《制科策》:“古之圣贤,屈己执谦,和颜逊志。” 清 陈确 《学谱》:“学务逊志下人,随处求益。”
(2).顺心,迎合心意。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 仲尼 不諫,惧将困於妇言; 叔孙 诡辞,畏不免於虎口。故明王审逊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谓忠,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之二:“愿听逆耳之言,勿受逊志之语。”
《漢語大詞典》:应心(應心)
(1).随心所欲。语出庄子·天道:“﹝ 轮扁 ﹞斲轮……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唐 方干 《嘉兴县内池阁》诗:“指画应心成,周迴气象清。”
(2).符合心意,称心。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爷,这个正叫做没头公事,便要问时怕也难应心么。”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她母亲就把女儿送过婆家去……但那婆家并不叫这女孩子应心满意。”
《漢語大詞典》:惬情(愜情)
(1).合乎情理。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临终为制敕其子曰:‘……常谓中都之制,允理愜情。衣周於身,示不违礼;棺周於衣,足以蔽臭。’”
(2).满意,符合心意。 唐 张九龄 《使还湘水》诗:“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愜情。”
《漢語大詞典》:适愿(適願)
犹言符合心愿。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内子性仁和,闻之无难色,遂輦而迎之,其喜於适愿也如是。” 清 李调元 《潘訒斋过寿佛宫见访》诗:“标梅歌适愿,芍药赋将离。”
《漢語大詞典》:逆心
(1).叛逆之心。汉书·五行志上:“时夫人有淫行,挟逆心。”南史·梁宗室传论:“ 正德 秽行早显,逆心夙构。”宋史·余玠传:“况 夔 无 吴氏 之功,而有 曦 之逆心。”
(2).不合心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臣诚数以损声色,灭淫乐,奇説怪论,尽言竭忠,以犯大王,逆心咈耳,必以获罪。” 清 蒲松龄 《拟台省箴》:“乾惕弥深,言逆心而必受;泰交愈下,善在野而必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