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易·繫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 为上古, 神农 为中古, 五帝 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 羲 、 农 至 尧 、 舜 ,为上古; 三代 之世,为中古;自 战国 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2).泛指古代。《魏书·律历志上》:“三古所共行,百王不能易。” 明 杨慎 《评李杜韩柳》:“ 晏元献 公尝言……上传三古,下笼百世,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塲者, 子厚 一人而已。”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唐 张怀瓘 《书断·神品》:“古文可为上古,大篆为中古,小篆为下古。三古谓实,草隶为华;妙极於华者 羲 、 献 ,精穷於实者 籀 、 斯 。”
《國語辭典》:四教 拼音:sì jiào
1.孔子四大教育要目: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3.妇德、妇言、妇容、妇幼。《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也称为「四德」、「四行」。
4.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学说。(1)从释尊说法的内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法四教」。(2)从释尊说法的方式分四: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仪四教」。两种合称为「八教」。《四教义》卷一:「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秘密、不定之踪。」
2.诗、书、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3.妇德、妇言、妇容、妇幼。《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而其妃后躬行四教。」也称为「四德」、「四行」。
4.佛教用语。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判教学说。(1)从释尊说法的内容分成: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法四教」。(2)从释尊说法的方式分四: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四种合称为「四教」或「化仪四教」。两种合称为「八教」。《四教义》卷一:「今所立义意异前规,故略撰四教门,用通大师渐、顿、秘密、不定之踪。」
《國語辭典》:各白世人 拼音:gè bái shì rén
毫无关系的人。元。秦𥳑夫《东堂老。楔子》:「他和我是各白世人,他不曾见我便罢,他见了我呵,他叫我一声扬州奴。」也作「各别世人」、「各姓他人」。
分類: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