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佛泥
古国名。在今 加里曼丹岛 北部 文莱 一带。 宋 太平兴国 二年始朝贡于 宋 。也写作“渤泥”。 宋 赵汝适 诸蕃志·渤泥国:“商贾日以中国饮食献其王,故舟往 佛泥 ,必挟善庖者一二辈与俱。”参阅宋史·外国传五·勃泥
《漢語大詞典》:仪渠(儀渠)
古国名。列子·汤问:“ 秦 之西有 仪渠 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燻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
《漢語大詞典》:鄋瞒(鄋瞞)
古国名。 春秋 时 狄 的一支。 鲁文公 十一年为 齐 所灭。地在今 山东 境内。左传·文公十一年:“ 鄋瞒 侵 齐 ,遂伐我。” 杨伯峻 注:“ 陶正靖 春秋説谓‘ 鄋瞒 者, 狄 之种名,犹后世之部落云尔’…… 鄋瞒 国土,据《方舆纪要》谓在今 山东省 境。”
《漢語大詞典》:迷密
(1).密集貌。 南朝 宋 鲍照 《登庐山》诗:“松磴上迷密,云竇下纵横。” 钱振伦 注:“迷密,繁多也。”
(2).西域古国名。即 米国 (Maimargh)。地当今(撒马尔罕)附近。魏书·世祖纪下:“是月, 破洛那 、 罽宾 、 迷密 诸国各遣使朝献。”
《漢語大詞典》:西申
古国名。居今 陕西 、 山西 间。也称 申戎 。逸周书·王会:“ 西申 以凤鸟。凤鸟者,戴仁、抱义、掖信,归有德。” 明 杨慎 《凤赋》:“ 西申 之国, 丹穴 之山,爰有神鸟,名为凤焉。”
《漢語大詞典》:西虢
古国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说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陕西省 宝鸡县 东。 平王 东迁,随徙 上阳 (今 河南省 陕县 ),改称 南虢 。公元前655年为 晋 所灭。左传·隐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颖达 疏:“ 虢国 有二,而《经》《传》不言东西者,於时 东虢 已灭,故 西虢 不称西。”
《漢語大詞典》:注辇(注輦)
古国名。故地在今 印度 科罗曼德耳 (Coromandel)海岸。 宋 大中祥符 八年曾遣使来 中国 通好。自十一世纪前期至十五世纪前期,同 中国 保持悠久的友好关系。 宋 欧阳修 《答圣俞白鹦鹉杂言》诗:“海中洲岛穷人迹,来市 广州 纔八国。其间 注輦 来最稀,此鸟何年随海舶?”参阅宋史·外国传五·注辇
《漢語大詞典》:二墨
指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 孤竹 ,古国名,氏 墨胎 ,故称。 元 欧阳玄 《万竿烟雨图》诗:“森森万木种清和,奈此菲微烟雨何?千古 首阳 宗二 墨 ,清风又佀不须多。”
《漢語大詞典》:西虞
古国名。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东北。 周武王 封 虞仲 于此, 春秋 时为 晋 所灭。管子·小匡:“西服流沙、 西虞 ,而 秦 戎 始从。” 尹知章 注:“ 西虞 ,国名。”
《漢語大詞典》:乌文(烏文)
古国名。太平御览卷七八七引 三国 吴康泰 《扶南土俗传》:“ 乌文国 ,昔 混滇 初载贾人大舶,所成此国。”
《漢語大詞典》:斟灌
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 中康 崩,子 帝相 立”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
《漢語大詞典》:斟寻(斟尋)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漢語大詞典》:辄沐(輒沐)
古国名。列子·汤问:“ 越 之东,有 輒沐 之国。”按,墨子·节葬下作“輆沭”。
《國語辭典》:妢胡  拼音:fén hú
国名。位于战国时楚地。《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苛,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
《漢語大詞典》:阜落
传说中古国名。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
分類:中古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