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西虞
古国名。在今 山西省 平陆县 东北。 周武王 封 虞仲 于此, 春秋 时为 晋 所灭。管子·小匡:“西服流沙、 西虞 ,而 秦 戎 始从。” 尹知章 注:“ 西虞 ,国名。”
《漢語大詞典》:乌文(烏文)
古国名。太平御览卷七八七引 三国 吴康泰 《扶南土俗传》:“ 乌文国 ,昔 混滇 初载贾人大舶,所成此国。”
《漢語大詞典》:斟灌
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 中康 崩,子 帝相 立”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
《漢語大詞典》:斟寻(斟尋)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
《漢語大詞典》:辄沐(輒沐)
古国名。列子·汤问:“ 越 之东,有 輒沐 之国。”按,墨子·节葬下作“輆沭”。
《國語辭典》:妢胡  拼音:fén hú
国名。位于战国时楚地。《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苛,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
《漢語大詞典》:补遂(補遂)
古国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 神农 伐 补遂 ; 黄帝 伐 涿鹿 而禽 蚩尤 …… 武王 伐 紂 ; 齐桓 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高诱 注:“ 补遂 ,国名。” 鲍彪 注:“ 补遂 ,国名,未详。”
《漢語大詞典》:蛮氏(蠻氏)
(1).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 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 晋 伯宗 、 夏阳説 、 卫 孙良夫 、 宁相 、 郑 人、 伊雒之戎 、 陆浑 、 蛮氏 侵 宋 ,以其辞会也。”吕氏春秋·精谕:“ 晋 果使祭事先,因令 杨子 将卒十二万而随之,涉於 棘津 ,袭 聊阮 、 梁 、 蛮氏 ,灭三国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国名。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参见“ 蛮触 ”。
《國語辭典》:蛮触(蠻觸)  拼音:mán chù
《庄子。则阳篇》中假设的两小国。参见「蛮触相争」条。宋。苏轼〈九日次定国韵〉诗:「不知蛮触氏,自有两国忧。」
分類:小事争斗
《漢語大詞典》:陶乐(陶樂)
古国名。产金。《嫏嬛记》卷上引 汉 贾谊 新书·说林:“金多 陶乐 ,民人范砖以筑垣;铁鲜 犹巍 ,帝后製笄以饰首。”注:“ 陶乐 、 犹巍 皆国名。”
《漢語大詞典》:暹国(暹國)
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宋家洛 一带。元史·外夷传三·暹:“ 暹国 ,当 成宗 元贞 元年,进字金表,欲朝廷遣使至其国。”
《漢語大詞典》:东鳀(東鯷)
古国名。汉书·地理志下:“ 会稽 海外有 东鯷 人,分为二十餘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晋 左思 《魏都赋》:“於时 东鯷 即序, 西倾 顺轨。”后偶以代指 日本 。 章炳麟 《秋夜与黄侃联句》:“将非天帝醉,金版资 东鯷 。”
《漢語大詞典》:诃多(訶多)
古国名。隋书·炀帝纪下:“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 訶多 、 沛汗 、 龟兹 、 疏勒 、 于闐 、 安国 、 曹国 、 何国 、 穆国 、 毕 、 衣密 、 失范延 、 伽折 、 契丹 等国并遣使朝贡。”
《漢語大詞典》:设国(設國)
古国名。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自 三兰国 正北二十日行,经小国十餘,至 设国 。”
《漢語大詞典》:零支
古国名。即 令支 、 离枝 。 宋 苏辙 《民政》上四:“ 桓公 南征……北伐 山戎 ,刜 零支 ,斩 孤竹 。”参阅史记·齐太公世家 裴駰 集解、 司马贞 索隐。
《漢語大詞典》:鬲氏
古国名。即 鬲国 。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有心奔 鬲氏 ,无计服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