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丛帖(叢帖)  拼音:cóng tiè
汇刻的古今碑帖。如:「他非常喜欢魏晋名家真迹丛帖。」
《漢語大詞典》:升元帖(昇元帖)
法帖名。 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业 文房模勒上石”字样,故称。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书碑帖》:“ 江 南 后主 ,尝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当为法帖之祖也。”参阅 清 孙承泽 《闲者轩帖考》
《漢語大詞典》:酌古斟今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明 杨慎 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亦作“ 酌古参今 ”。 清 冯桂芬 《邵步青医学三书序》:“ 步青先生 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説》,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於用。”
《漢語大詞典》:酌古沿今
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唐 长孙讷言 《〈切韵笺注〉序》:“此製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國語辭典》:通今博古  拼音:tōng jīn bó gǔ
形容人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红楼梦》第三○回:「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也作「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国语辞典》:六十种曲(六十种曲)  拼音:liù shí zhǒng qǔ
书名。明代毛晋编。所收古今戏曲六十种,除《西厢记》为元杂剧外,其馀均为明代传奇。有《汲古阁本》。
《国语辞典》:谈古论今(谈古论今)  拼音:tán gǔ lùn jīn
话题广泛,兼通古今。如:「偶尔三五好友相聚,天南地北,谈古论今,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作「论今说古」。
《国语辞典》:谈古说今(谈古说今)  拼音:tán gǔ shuō jīn
话题广泛,兼通古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僧齐公一向与他相厚,出来接陪了。登阁眺远,谈古说今。」也作「论今说古」。
《国语辞典》:谈今论古(谈今论古)  拼音:tán jīn lùn gǔ
话题广泛,兼通古今。元。张可久〈端正好。钓艇小苫寒波套。醉太平〉曲:「相逢的伴侣,岂问个贤愚。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放怀讲会诗中句。」也作「论今说古」。
《国语辞典》:古今绝色(古今绝色)  拼音:gǔ jīn jué sè
形容容貌出众,为古今所无。《红楼梦》第六六回:「难得这个标致人,果然是个古今绝色,堪配你之为人。」
《国语辞典》:空古绝今(空古绝今)  拼音:kòng gǔ jué jīn
超越古今。形容非常杰出,无以伦比。《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我有个朋友,在萧山县山里住,这人真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
《国语辞典》:通人达才(通人达才)  拼音:tōng rén dá cái
博学多识贯通古今、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公曰》:「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国语辞典》:透古通今  拼音:tòu gǔ tōng jīn
贯通古今。金。王吉昌〈行香子。木性慈仁〉词:「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
《国语辞典》:韵会举要(韵会举要)  拼音:yùn huì jǔ yào
书名。元熊忠撰,就古今韵会举其纲要而成。
《国语辞典》:云仙杂记(云仙杂记)  拼音:yún xiān zá jì
书名。唐冯贽撰,十卷。杂载古今逸事,四库总目据《墨庄漫录》以为王铚所伪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