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10,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渡口
户口
万口
众口
笑口
人口
口腹
江口
一口
有口
百口
糊口
糊口
虎口
入口
《國語辭典》:渡口  拼音:dù kǒu
过河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严白虎聚寇,分布于西津渡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算计定了,侵晨未及梳洗,将一个罗帕兜头扎了,一口气跑到渡口来。」
分類:渡口
《國語辭典》:户口(戶口)  拼音:hù kǒu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如:「户口普查」、「户口校正」。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旧唐书。卷一一七。列传。严震》:「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
2.户籍。如:「报户口」。
《漢語大詞典》:户口册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
《骈字类编》:万口(万口)
宋 苏轼 孔长源挽词二首 其二 潮声半夜千岩响,诗句明朝万口传。
宋 刘宰 雅去鹊来篇 忽惊雅散鹊交飞,高枝报喜仍低枝。万口欢呼声动地,府今尽放三年税。
《漢語大詞典》:众口(衆口)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漢語大詞典》:笑口
指笑时口部形态,笑容。 南唐 冯延巳 《莫思归》词:“花满名园酒满觴,且开笑口对穠芳。” 清 姚鼐 《游瞻园和香亭同年兼呈东浦方伯及在座诸君》诗之六:“朱颜今已过,笑口古难开。”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有时则寻些小玩意儿来开开笑口,但这也就是得罪人。”
分類:形态笑容
《國語辭典》:人口  拼音:rén kǒu
1.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认假作真倚官拐骗人口,也问了一个充军罪。」《红楼梦》第一三回:「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
2.家族或家中的人数。《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红楼梦》第一回:「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
3.人的嘴巴。指言语议论、言谈。如「脍炙人口」。《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中。陈子昂》:「蜀人残破,几不堪命。此之近事,犹在人口,陛下所亲知。」
4.一定时间内一地区具有户籍身分的全部居民。晋。江统 徙戎论:「今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
《國語辭典》:口腹  拼音:kǒu fù
饮食。《孟子。告子上》:「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三国演义》第八八回:「此乃吾弟贪口腹之故,误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
《國語辭典》:江口  拼音:jiāng kǒu
两条江河会流处。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寿梦许之,使世子诸樊为将,治兵于江口。」
《國語辭典》: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漢語大詞典》: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國語辭典》:百口  拼音:bǎi kǒu
1.一百人,泛指多人。《北史。卷四一。杨敷传》:「仁寿初,代高颎为尚书左仆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2.全家族。《列子。说符》:「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卷六四。赵岐传》:「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埶能相济。」
3.众口。比喻人多而声音嘈杂。《红楼梦》第五回:「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國語辭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魏书。卷三五。列传。崔浩》:「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西游记》第八回:「北钜卢洲者,虽好杀生,祗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也作「糊口」。
《國語辭典》:糊口(餬口)  拼音:hú kǒu
填饱肚子。比喻勉强维持生活。《庄子。人间世》:「挫针治繲,足以糊口。」《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也作「糊口」。
《高级汉语词典》:糊口  拼音:hú kǒu
食粥。引申为寄食、谋生
《國語辭典》:虎口  拼音:hǔ kǒu
1.比喻危险的境地。《三国演义》第四五回:「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文明小史》第一二回:「诸君此言差矣!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
2.大拇指与食指相连的部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原来恽老亨用力过猛,他当著盛怒之下,巴不得这一下就要结果了他的儿子。咸水妹抢过来双手往上一接,震伤了虎口。」
《國語辭典》:入口  拼音:rù kǒu
1.进入口中,指饮食。《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饮不入口七日。」宋。陆游〈长歌行〉:「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顷使千人惊。」
2.进入建筑物或特定的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关卡。
3.外国或外地的货物输入本国或本地。也作「进口」、「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