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面
口角,争吵。《水浒传》第五一回:“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他与 邱 家只隔得三四个间壁居住,也晓得 杨氏 平日有些不三不四的毛病,只为从无口面,不好发挥出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前日因有两句口面,他使一个性子,跑了回家。”
分類:口角争吵
《漢語大詞典》:口辅(口輔)
指近口角处。一说即面颊上的酒窝。 茅盾 《诗与散文》一:“玲珑的口辅,便是不语的时候也象有温柔絮语在低低倾诉。” 茅盾 《虹》三:“略方的脸上有一对活泼的眼睛,眉毛不浓,弯弯地微带女性的特征,可是口辅边的两道曲线却具有男性样的可敬而又可畏的气势。”
《國語辭典》:饿纹(餓紋)  拼音:è wén
相术上认为人鼻翼两旁的令纹,如延伸入口者,命当饿死,故称此种纹为「饿纹」。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那眉下无眼觔,口头有饿纹,到前面不是冻死,便是饿死的人也。」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看了你这嘴脸口角头饿纹,驴也跳不过去,你一世儿不能勾发迹。」
《国语辞典》: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拼音:yī zhī wǎn bù xiǎng,liǎng zhī wǎn dīng dāng
形容人一多便容易发生口角、起纠纷。《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俗话说得好:『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冒得官自从娶了那个二婚头,常常家里搬弄口舌,挑是非。」
《國語辭典》:肝风(肝風)  拼音:gān fēng
中医上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引发头晕目眩,四肢抽搐,口眼歪斜等病症。也称为「肝风内动」。
《漢語大詞典》:翻嘴
改变原来说过的话;改口。例如:他突然翻嘴,说要离开。
发生口角;吵嘴。例如:狗熊脾气,动不动就翻嘴。
《國語辭典》:话差(話差)  拼音:huà chā
言语不合、吵架。《金瓶梅》第七六回:「他三娘也说的是,不争你两个话差,只顾不见面,教他姑夫也难,两下里都不好行走的。」
《國語辭典》:盎盂相敲  拼音:àng yú xiāng qiāo
盎、盂,古时两种盛器。「盎盂相敲」比喻家人争吵,发生口角。《聊斋志异。卷一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所涉于父母。」也作「盎盂相击」。
分類:家庭口角
《漢語大詞典》:拌嘴拌舌
口角,争吵。《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别这等没要紧的拌嘴拌舌,夫妻们伤了和气。”
分類:口角争吵
《漢語大詞典》:从理入口(從理入口)
古时相士认为鼻侧口旁有纵理纹达口角者,主饿死。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亚夫 为 河内 守, 许负 相之,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南史·庾荜传:“时又有水军都督 褚萝 面甚尖危,有从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终。”
《漢語大詞典》:惹口舌
引起口角是非。《水浒传》第三十回:“不争我们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须惹口舌。”
分類:口角是非
《國語辭典》:口角炎  拼音:kǒu jiǎo yán
病名。多因缺乏维他命B群而引起。患者的口角和唇红部位发生溃烂和乾裂。张嘴时有刺痛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