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第一人称(第一人稱)  拼音:dì yī rén chēng
1.语法上指代自己的词为第一人称。如我、吾、余等。
2.一种叙述法。以我的位置来描述事件。意谓自己即是事件的主角,参与事件的进行。此方法可用于小说、电影的创作。如:「以第一人称为主的创作,通常主观意识很浓厚。」
《漢語大詞典》:齿頄(齒頄)
口头上。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挥麈驱车》:“有无嗣续皆由命,何必嘵嘵掛齿頄。”
分類:口头
《漢語大詞典》:碰球
一种口头游戏。大家围坐,依次报数,报一者为“一球”,报二者为“二球”,余类推。首由“一球”开头以“一球”碰在座的任何一“球”,被碰者立即接应将“球”碰出。在互碰中,如有人说错、忘记接应或接应过慢,就被罚表演节目。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识字班的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
《国语辞典》:绅士协定(绅士协定)  拼音:shēn shì xié dìng
不经书面共同签字,只以信义为重,而不用法定手续的口头协定。也称为「君子协定」。
《國語辭典》:说大话使小钱(說大話使小錢)  拼音:shuō dà huà shǐ xiǎo qián
口里慷慨而行为吝啬。如:「他最会说大话使小钱,你别指望有什么帮助!」
《漢語大詞典》:输嘴(輸嘴)
口头上认输。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虽然如此,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
分類:口头认输
《國語辭典》:蛇心佛口  拼音:shé xīn fó kǒu
比喻人表面和善而内心狠毒。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二十四出:「他欺人也索神不佑,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咒。」也作「佛口蛇心」。
《漢語大詞典》:舌端月旦
口头品评人物。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人事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参见“ 月旦 ”。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君子协定(君子協定)  拼音:jūn zǐ xié dìng
不经书面共同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其与书面条约有相同的效力。也称为「绅士协定」。
《國語辭典》:空喊  拼音:kōng hǎn
只是口头上的叫喊,并无实际行动。如:「空喊不如马上行动。」也作「空唤」、「空嚷」。
《漢語大詞典》:口诉
口头控诉。例如:代录口诉。
分類:口头控诉
《漢語大詞典》:口口相传(口口相傳)
口头传布或传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於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明 钱德洪 《〈大学问〉后记》:“门人有请録成书者。曰:‘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於书,使人作一文字看过,无益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但在社会里, 仓颉 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
《國語辭典》:口口声声(口口聲聲)  拼音:kǒu kǒu shēng shēng
不停的陈述、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边。《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后面领著一个雄赳赳的人,口口声声要会三老爷、四老爷。」《红楼梦》第二九回:「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
《漢語大詞典》:口报(口報)
(1).口头告知。史记·吴王濞列传:“﹝ 应高 ﹞无文书,口报曰:‘ 吴王 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2).口头报导,如广播等。《新华日报》1938.7.2:“读报,表演,戏剧,唱歌,口报,壁报……都可以用,应当用。”
《漢語大詞典》:口角风情(口角風情)
口头表示的情爱。 清 李渔 《比目鱼·联班》:“那些用小钱的主子,只还他些口角风情罢了。”
分類:口头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