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饭(小飯)
(1).小口吃饭。礼记·少仪:“小饭而亟之。” 孔颖达 疏:“小饭,谓小口而饭。” 宋 晏殊 《几铭》:“小饭防饐,跬行虞跌。”
(2).亦作“ 小飰 ”。点心;便饭。 汉 枚乘 《七发》:“小飰大歠,如汤沃雪。”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飱”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小饭曰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唐孺人 留之宽坐,整备小饭相款。”
(3).谦称宴请人的筵席。《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顷刻摆下筵席,丰富胜於王侯……道:‘随常小饭,不足以供贵人,幸勿怪!’”
(4).旧时 北京 天桥 一带所卖的大众化饭食。 清 兰陵忧患生 《京华百二竹枝词》:“小饭 天桥 一带多,苦寒果腹往来梭。”自注:“ 天桥 一带所卖饭食,粗细俱全,颇宜贫苦,别名小饭。”
《國語辭典》:艾气(艾氣)  拼音:ài qì
1.艾,指三国时有口吃毛病的邓艾。因此以「艾气」嘲讽人口吃。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三○:「士人口吃,刘贡父嘲之曰:『本是昌徒,又为非类,虽无雄才,却有艾气。』盖周昌、韩非、扬雄、邓艾皆口吃也。」
2.艾草所发出的气味。宋。洪迈《夷坚支志丁。卷八。赵三翁》:「时方盛暑,俾就屋开三天窗,放日光下射,使顿仰卧,揉艾遍铺腹上,约十数斤,乘日光炙之。移时,热透脐腹,不可忍;俄腹中如雷鸣,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乃止。」宋。龙衮《江南野录》:「性好谑浪,有投贽荒恶者,使妓炷艾熏之。俟来,嗅曰:『子之卷轴何多艾气也?』」
《國語辭典》:艾艾  拼音:ài ài
三国时魏国的邓艾患有口吃,每次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用以形容人口齿不清晰,说话不流利。
分類:口吃谑称
《国语辞典》:吃子  拼音:jí zi
口吃的人。《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寿儿被太守句句道著心事,不觉面上一回红,一回白,口内如吃子一般,半个字也说不清洁。」
分类:口吃
《漢語大詞典》:謇吃(謇喫)
亦作“ 謇吃 ”。 口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或謇喫无宫商,或尪陋希言语。”
见“ 謇喫 ”。
分類:口吃
《國語辭典》:护槽(護槽)  拼音:hù cáo
牲畜贪食而排斥其他牲畜,不许同槽共食。《崇祯本金瓶梅》第三八回:「口里才四个牙儿,脚程紧慢,多有他的,只是有些毛病儿,快护槽踅蹬。」
《國語辭典》:邓艾吃(鄧艾吃)  拼音:dèng ài jí
三国魏将邓艾患有口吃,每次说到自己时,连说艾艾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比喻口吃。唐。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分類:口吃人口
《国语辞典》:一口两匙(一口两匙)  拼音:yī kǒu liǎng chí
一口吃两匙食物,不易嚼烂。语本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一○首之四:「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后用以比喻贪多。
《国语辞典》:大吃大嚼  拼音:dà chī dà jiáo
大口吃、大口咬。《红楼梦》第四九回:「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分类:大口口吃
《国语辞典》:结巴子(结巴子)  拼音:jiē bā zi
湖南方言。指口吃,即说话不顺且有重覆字音的毛病。
《國語辭典》:放饭流歠(放飯流歠)  拼音:fàng fàn liú chuò
歠,饮。放饭,大口吃饭而饭粒掉满桌面。流歠,大口喝汤而汤水从口角流下来。放饭流歠比喻大吃大喝。《孟子。尽心上》:「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國語辭典》:期期艾艾  拼音:qí qí ài ài
期期,说话不流利的样子。参见「期期」条。艾艾,说话结舌的样子。参见「艾艾」条。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劳航芥也期期艾艾的回答了一遍。」《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期期艾艾,口讷之称。」
《國語辭典》:磕巴  拼音:kē bā
说话结结巴巴的样子。如:「她从小说话就有点磕巴。」
《漢語大詞典》:卖口吃(賣口吃)
宋 时新年的一种民俗。谓将口吃转移给人。参见“ 卖懞懂 ”。
《漢語大詞典》:蹥蹇
犹连蹇。口吃貌。 汉 王充 论衡·物势:“亦或辨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或詘弱缀跲、蹥蹇不比者为负。”
分類:口吃
《國語辭典》:露宿风餐(露宿風餐)  拼音:lù sù fēng cān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艰苦。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也作「风餐露宿」、「风飧露宿」、「风飧水宿」、「餐风沐雨」、「餐风露宿」、「餐风宿露」、「餐风宿水」、「餐风宿雨」、「餐风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