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8,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疏受
词典
不受
受命
消受
祗受
受恩
授受
受知
受用
受用
受降
虚受
承受
受业
受职
典故
疏受

相关人物
疏受
 
疏广


《汉书》卷七十一《疏广传》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徵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繇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

例句

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李绅 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

《国语辞典》:不受  拼音:bù shòu
1.不接受。《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2.不遭到。《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
《國語辭典》:受命  拼音:shòu mìng
1.受天之命。《书经。召诰》:「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
2.承教。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敬受命,愿闻馀教。」南朝宋。颜延之〈白鹦鹉赋〉:「思受命于黄发,独含辞而采言。」
3.获得生命。《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4.接受命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而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也作「授命」。
《國語辭典》:消受  拼音:xiāo shòu
1.享用。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量妾身怎生消受的陛下恩宠!」《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你新年新岁,也该把菩萨面前香烛点勤些!阿弥陀佛!受了十方的钱钞,也要消受。」
2.忍受。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
《漢語大詞典》:祗受
恭敬地领受。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有司讨论故实来。上择日祗受改元曰 元符 ,大赦天下,百寮称贺。”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多蒙赐酒,不敢祗受。”
分類:恭敬领受
《漢語大詞典》:受恩
受到恩惠。 汉 刘向 说苑·复恩:“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受恩益大,顾己益轻。”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料想 安公子 在 十三妹 跟前受恩深重,也断没个不允之理。”
分類:受恩恩惠
《國語辭典》:授受  拼音:shòu shòu
给与和接受。泛指接触。《后汉书。卷二二。朱祐等传。论曰》:「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红楼梦》第四一回:「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
《國語辭典》:受知  拼音:shòu zhī
得到他人的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纪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分類:知遇
《國語辭典》:受用  拼音:shòu yong
身心感到舒服。如:「他听了这些话,心里很不受用!」《红楼梦》第九七回:「我躺著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著坐坐才好。」
分類:受用舒适
《國語辭典》:受用  拼音:shòu yòng
1.接受财货供给开支。《周礼。天官。大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引申为享受。《西游记》第五回:「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红楼梦》第一六回:「我苦辞了几回,太太又不容辞,倒反说我图受用,不肯习学了。」
2.得到益处。如:「养成勤劳的习惯,一生受用不尽。」《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今只是要理会道理,若理会得一分,便有一分受用。」
《國語辭典》:受降  拼音:shòu xiáng
1.接受敌军的投降。《后汉书。卷二二。朱祐传》:「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唐。杜甫〈与严二归奉礼别〉诗:「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2.投降。《水浒传》第七九回:「泼贼,你走那里去!快下马来受降,饶你命!」
《國語辭典》:受降城  拼音: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漢語大詞典》:虚受
(1).虚心接受。语本易·咸:“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孔颖达 疏:“君子以虚受人者,君子法此《咸》卦,下山上泽,故能空虚其怀,不自有实,受纳於物,无所弃遗。” 南朝 梁 沈约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之二:“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规谏》:“﹝ 张玄素 谓 太宗 曰:﹞臣观自古已来,未有如 隋 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於上,臣弼违於下,岂至於此。” 宋 范仲淹 《从谏如流赋》:“所以明虚受之功,所以得上善之旨。及霤之士,虽濡首而何伤;补衮之臣,思澣衣而可美。”
(2).谓无德才而接受官位。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國語辭典》:承受  拼音:chéng shòu
接受。《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京令吏将乳香附客试卖,客果得价数倍,后客欣然承受。」《红楼梦》第二九回:「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
《國語辭典》:受业(受業)  拼音:shòu yè
1.追随老师接受学业。《孟子。告子下》:「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
2.学生对老师的自称。
《漢語大詞典》:受职(受職)
接受上级委派的职务。周礼·春官·宗伯:“壹命受职。”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受职治职事’者,谓始受王之官职,治其所掌之事也。”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百川委输,万灵受职。”《金史·乐志上》:“爰暨百神,於昭受职。”《水浒传》第一二○回:“ 裴宣 自与 杨林 商议了,自回 饮马川 受职求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