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大叫唤
十八层地狱
解民倒悬
佛类词典
大悲代受苦
安受苦忍
受苦无间
《漢語大詞典》:大叫唤
(1).佛教语。八大地狱之一。大智度论卷十六:“第四、第五名叫唤、大叫唤。”法苑珠林卷十一:“五名大呼,亦名大叫唤地狱,四山火起,欲逃无路,故名大叫唤地狱。”
(2).指大叫唤地狱中受苦的鬼魂。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我眼前总充塞着重迭的黑云,其中有故鬼,新鬼,游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唤,无叫唤,使我不堪闻见。”
《國語辭典》:十八层地狱(十八層地獄)  拼音:shí bā céng dì yù
中国民间信仰认为人死后所入的痛苦世界。这个世界有十八层级,愈下则愈苦。一般用来比喻最悲惨的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也作「十八地狱」。
《國語辭典》:解民倒悬(解民倒懸)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解民倒悬比喻解救人民于困苦之境。语本《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元元之急。」
大悲代受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菩萨之大悲心代众生受地狱之苦也。请观音经曰:「众生若闻名,离苦得解脱,亦游戏地狱,大悲代受苦。」智度论四十九曰:「佛自说,本愿大心为众生故,所谓为一一人故于无量劫代受地狱苦,乃至令是人集行功德作佛入无馀涅槃。」
安受苦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二忍)
【佛学常见辞汇】
二忍或三忍之一。
【三藏法数】
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三藏法数】
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二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众生忍,忍者忍耐也。诸众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众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之无生法忍。见智度论六。【又】一、安受苦忍,安受诸苦而不动心者,即众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诸法深理而安然忍可者,即无生法忍也。见持地经五。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众生忍,于一切众生不瞋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于心而不瞋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也。见智度论六。【又】一安受苦忍,逼于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即前之生忍也。二观察法忍,观察法而心安于实相之理,即前之法忍也。见地持经五。【又】一生忍,此有二:一于人之恭敬供养能忍而不执著。二于人之瞋骂打害,能忍而不生瞋恨。二法忍,此亦有二:一于非心法之寒热风雨饥渴老病死等能忍而不恼怨。二于心法之瞋恚忧愁等诸烦恼,能忍而不厌弃。见法界次第下之上。
【佛学常见辞汇】
1。众生忍和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瞋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2。安受苦忍和观察法忍。安受苦忍就是众生忍;观察法忍就是无生法忍。3。生忍和法忍。生忍是忍受有情的瞋骂捶打等凌辱;法忍是忍受寒热风雨饥渴老病等非情的祸害。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众生忍〕,忍即忍耐,亦安忍也。谓菩萨于一切众生不瞋不恼,如慈母爱子。又若一切众生以种种恶而加于我,心不瞋恚;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亦不喜,是名众生忍。
〔二、无生法忍〕,理本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故名无生。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安受苦忍〕,谓疾病水火刀杖等众苦所逼,即能安心忍受,恬然不动,是名安受苦忍。
〔二、观察法忍〕,谓观察诸法体性虚幻,本无生灭,信解真实,心无妄动,安然忍可,是名观察法忍。
受苦无间
【三藏法数】
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垆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受苦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