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惊寤(驚寤)
受惊动而醒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镒:“忽夜梦有人自门遽入…… 张 惊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惊寤忽长叹,虚空但云烟。” 清 刘大櫆 《就寝》诗:“覊人方就寝,啼鸟莫惊寤。”
分類:受惊惊动
《漢語大詞典》:惊马
受惊的马。例如:拦住惊马。
分類:受惊
《漢語大詞典》:惊窜(驚竄)
受惊而逃窜。北史·祖珽传:“ 珽 自知有犯,惊窜是常。” 明 归有光 《昆山县倭寇始末书》:“沿途剽掠,吾民惊窜,自是要害无守。”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走兽》:“青猺上树疾如鸟,鹿麅惊窜走如麞。”
分類:受惊逃窜
《漢語大詞典》:骇鹿(駭鹿)
(1).受惊的鹿。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
(2).犹逐鹿。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昔 有隋 失驭,小人道长,羣雄骇鹿,四海瞻乌。”
分類:受惊逐鹿
《漢語大詞典》:惊悟(驚悟)
(1).犹惊醒。睡梦中受惊而醒过来。 晋 潘岳 《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但惊悟兮无闻,超惝怳兮慟怀。” 宋 王巩 随手杂录:“有富人治寿材,梦伟丈夫冠冕而来曰:‘且輟贤宅。’富人惊悟。”
(2).比喻从沉迷中受到震动而觉悟。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方惊悟,遂陈娶纳之因。”
《漢語大詞典》:惊乱(驚亂)
(1).惊动扰乱。六韬·疾战:“以武车驍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2).受惊而溃乱。后汉书·皇甫嵩传:“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旧唐书·朱滔传:“ 滔 绘帛为狻猊象,使猛士百餘人蒙之,鼓譟奋驰,贼为惊乱,随击,大破之。”
《國語辭典》:寒慄  拼音:hán lì
因寒冷或害怕而发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试一俯瞰,神魂飞荡,毛发森竖,满身生起寒慄来。」
《漢語大詞典》:寒栗
见“ 寒慄 ”。
分類:寒栗
《國語辭典》:寒噤  拼音:hán jìn
因突然受寒或受惊而导致身体颤抖。《西游记》第三三回:「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早已打了两个寒噤,半句话都说不出。」也作「冷禁」、「冷颤」、「冷战」。
《漢語大詞典》:惊跳(驚跳)
受惊而跳跃。 唐 元稹 《缚戎人》诗:“烟尘乱起无亭燧,主帅惊跳弃旄鉞。” 茅盾 《子夜》一:“那边两位男客都惊跳起来,睁大了询问的眼睛,走到了 张素素 旁边。”
分類:受惊跳跃
《漢語大詞典》:惊魄(驚魄)
受惊的神态。 唐 孟郊 《上昭城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诗:“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金陵邸》:“东边门自开,一奴蓬首出,青衫白袴,瞠目视之……士骇怖不能支,几欲堕地,惊魄小定,方摄衣正席。” 元 陈普 《壬辰日蚀》诗:“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
分類:受惊神态
《國語辭典》:压惊(壓驚)  拼音:yā jīng
受惊后以酒食安慰,解其惊骇。《西游记》第三○回:「那老妖又教安排酒席,与公主陪礼压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刘氏便叫丫鬟摆上几样菜蔬,烫热酒与王生压惊。」
《漢語大詞典》:惊仆(驚仆)
受惊吓而跌倒。《西游补》第十一回:“谁想那小童儿走走话话,他不曾抬头看见 行者 ,忽然见了 行者 ,七窍红流,惊仆不醒。” 明 陆粲 《庚巳编·巨蚌》:“一岁十月间,蚌张口滩畔,有妇浣衣,谓是沉船,引一足踏其上,蚌亟闭口而沉没,水溅面冷如冰,妇为之惊仆。”
《漢語大詞典》:惊逸(驚逸)
受惊而逃逸,奔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爱堂先生 尝饮酒夜归,马忽惊逸。草树翳薈,沟塍凹凸,几蹶者三四。”
《國語辭典》:寒战(寒戰)  拼音:hán zhàn
因寒冷而战慄。明。陆灼《艾子后语。冻儿谲谏》:「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其中独有一个半老的,面如土色,一身寒战。」也作「寒颤」。
《漢語大詞典》:惊逃(驚逃)
受惊而逃。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我牛也,昨暮惊逃,不虞至此。所损之田,请酬倍资而归我畜焉。”
分類:受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