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寒粟
亦作“ 寒粟子 ”。 因受冷或惊恐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方纔爬得起来,説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餶飿儿大小。”一本作“ 寒栗子 ”。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其( 赛贞 )《寄妹三四》云:‘寒粟侵肌玉,秋蓬乱鬢蝉。’”
《漢語大詞典》:银粟(銀粟)
(1).比喻浮在茶水液面上的白色泡沫。 宋 黄庭坚 《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晷并诗》:“赤铜茗椀雨斑斑,银粟翻光解破颜。”原注:“银粟,谓茗花。” 宋 陆游 《十一月上七日蔬饭骡岭小店》诗:“ 建溪 小春初出碾,一碗细乳浮银粟。”
(2).比喻人因受冷等皮肤上形成的小疙瘩。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风露瑶臺,莫管肌生银粟。”
(3).比喻雪花。 宋 杨万里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4).比喻萤火。 元 谢宗可 《萤灯》诗:“银粟无烟栖碧蘚,玉虫留影缀青莎。”
《漢語大詞典》:班扇
即班女扇。比喻失宠或受冷遇之意。文选·谢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 班扇 。” 刘良 注:“ 班倢伃 失宠,悲怨作《团扇》诗,言秋至则扇见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团扇》诗中有“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亦用为咏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诗:“坐罢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诗。”参见“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國語辭典》:寒慄  拼音:hán lì
因寒冷或害怕而发抖。《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试一俯瞰,神魂飞荡,毛发森竖,满身生起寒慄来。」
《漢語大詞典》:寒栗
见“ 寒慄 ”。
分類:寒栗
《國語辭典》:寒噤  拼音:hán jìn
因突然受寒或受惊而导致身体颤抖。《西游记》第三三回:「那三藏就在马上打一个寒噤;又一指,又打个寒噤。」《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早已打了两个寒噤,半句话都说不出。」也作「冷禁」、「冷颤」、「冷战」。
《國語辭典》:寒战(寒戰)  拼音:hán zhàn
因寒冷而战慄。明。陆灼《艾子后语。冻儿谲谏》:「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其中独有一个半老的,面如土色,一身寒战。」也作「寒颤」。
《漢語大詞典》:敲牙
形容受冷后上下牙抖动相碰。《西游记》第四八回:“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
《国语辞典》:人间冷暖(人间冷暖)  拼音:rén jiān lěng nuǎn
形容人世间得意时受宠耀,失意时受冷淡的情形。如:「自从他被降职后,到处仰人鼻息,始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国语辞典》:冷风淘热气(冷风淘热气)  拼音:lěng fēng táo rè qì
冷热气相混合。比喻因赶早赶晚而受冷受热。《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你看爷说的话,我不图实卖,冷风淘热气的,图卖凉姜哩!」
《國語辭典》:冻疮(凍瘡)  拼音:dòng chuāng
病名。指因未达冰点所引起之局部皮肤血管异常收缩,产生之组织红肿,所形成的疮。
《國語辭典》:打寒噤  拼音:dǎ hán jìn
因寒冷或害怕,身体不自觉的打颤。如:「水灾那晚,大家都爬到屋顶,人人都在打寒噤。」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