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37,分18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廉叔度
玄言节叔宝
刘文叔(又作:文叔)
六逸
飂叔
龙沉景阳井
鲁卫
鲁诸生
叔子持药
罗赵前
马去奔郑
叔申
茂叔溪头
枚叔愈疾
闵仲叔(又作:仲叔)
典故
廉叔度
 
相关人物
廉范

参考典故
叔度歌


《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后频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

简释

廉叔度:喻指有佳政之太守。唐高适《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吏吾。”


例句

都忘醉后逢廉度,不省归时见鲁恭。 于鹄 醉后寄山中友人

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令君绝倒
 
谈绝岛
 
玄谈绝倒
 
玄言节叔宝

相关人物
卫玠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47~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曰:「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绝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孙)卫玠、(恒族弟)卫展〉~067~
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玠之舅也,俊爽有风姿,每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囧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玠妻父乐广,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典故
刘文叔
 
文叔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3~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典故
相关人物
孔巢父
 
张叔明
 
李白
 
裴政
 
韩准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四〈孔巢父列传〉~4095~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父如圭,海州司户参军,以巢父赠工部郎中。巢父早勤文史,少时与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于徂来山,时号「竹溪六逸」。
典故
相关人物
飂叔安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晋·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

例句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之九

典故
龙沉景阳井

相关人物
陈叔宝(陈后主)


《陈书》卷六《后主本纪》
是时韩擒虎率,自新林至于石子冈,任忠出降于擒虎,仍引擒虎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而入。于是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在殿内。尚书令江总、吏部尚书姚察、度支尚书袁权、前度支尚书王瑗、侍中王宽居省中。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閤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

例句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李白 金陵歌送别范宣

典故
相关人物
周公
 
康叔


《论语·子路》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引包氏曰:「鲁,周公之封;卫,康叔之封。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

例句

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之三

典故
鲁诸生
 
相关人物
叔孙通


《史记》卷九十九《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例句

尝闻藉东观,不独鲁诸生。 司空曙 送张弋

独有浅才甘未达,多惭名在鲁诸生。 司空曙 长安晓望寄程补阙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 吉中孚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张继 送邹判官往陈留

只似鲁诸生,通籍微班忝。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

家承晋太傅,身慕鲁诸生。 权德舆 送谢孝廉移家越州

敢言当一干,徒欲隶诸生。 皇甫冉 上礼部杨侍郎

高义尽招秦逐客,旷怀偏接鲁诸生。 韩偓 隰州新驿赠刺史

典故 
羊公人不疑
 
叔子持药

相关人物
羊祜(字叔子)
 
陆抗


《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07~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酖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抗每告其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孙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例句

惭非叔子空持药,更请伯言审细看。 周繇 以人参遗段成式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李瀚 蒙求

令尹自无喜,羊公人不疑。 权德舆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之一

典故
罗赵前

相关人物
罗叔景
 
卫恒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列传·(子)卫恒〉~065~
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苏轼诗集》卷九〈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
炉锤一手赋形殊,造化无心敢望渠。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馀。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典故
马去奔郑

相关人物
叔牂
 
华元


《春秋左传·宣公二年》
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

例句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骆宾王 过故宋

典故 
叔申
 
茅固
 
茅山鹤
  
茅君骑鹤
  
茅先
 
三白鹤
 
相关人物
茅固
 
茅盈
 
茅衷


《太平广记》卷十三〈神仙十三·茅君〉~87~
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父母见之大怒曰:「汝不孝,不亲供养,寻求妖妄,流走四方。」欲笞之,茅君长跪谢曰:「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事不两遂,违远供养,虽日多无益,今乃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寿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适欲举杖,杖即摧成数十段,皆飞,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虑如此,邂逅中伤人耳。」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得生。横伤短折,即可起耳。」父使为之有验,茅君弟在宦至二千石,当之官,乡里送者数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某月某日当之官。」宾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顾肯送,诚君甚厚意。但当空来,不须有所损费,吾当有以供待之。」至期,宾客并至,大作宴会,皆青缣帐幄,下铺重白毡,奇馔异果,芬芳罗列,妓女音乐,金石俱奏,声震天地,闻于数里。随从千余人,莫不醉饱。及迎官来,文官则朱衣素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结营数里。茅君与父母亲族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远近为之立庙奉事之。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人有病者,往请福,常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出还之,归破之。若其中黄者,病人当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为候。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陶弘景传》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郑谷 池上

典故
茂叔溪头

相关人物
周敦颐


《周敦颐集》卷三〈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集·周敦颐墓志铭》
吾友周茂叔,讳敦颐。……尝过浔阳,爱庐山,因筑室溪上,名之曰濂溪书堂。
典故
枚叔愈疾

相关人物
枚乘


《昭明文选》卷三十四汉·枚叔(乘)《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咸生。聪明眩曜,悦怒不平。久执不废,大命乃倾。太子岂有是乎?」太子曰:「谨谢客。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是也。」……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不欲闻之乎?」太子曰:「仆愿闻之。」……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释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例句

愈疾同枚叔,销忧比仲宣。 赵冬羲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

典故
闵仲叔
 
相关人物
闵贡


《后汉书》卷五十三《闵仲叔传》
太原闵仲叔者,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建武中,应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劳苦而已。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惧;今见明公,喜惧皆去。以仲叔为不足问邪,不当辟也。辟而不问,是失人也。」遂辞出,投劾而去。复以博士徵,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肝一片,屠者或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例句

高谈闵仲叔,逸气刘公干。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仲叔受恩多感恋,裴回却怕酒壶空。 方干 同萧山陈长官(一作明府)县楼登望

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 王绩 北山

《漢語大詞典》:廉度
指 后汉 廉范 。 范字 叔度 ,故称。借指政绩卓著的地方官。 唐 于鹄 《醉后寄山中友人》诗:“都忘醉后逢 廉度 ,不省归时见 鲁恭 。”参见“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三倒
《世说新语。赏誉下》“﹝ 王平子 ﹞每闻 卫玠 言,辄叹息絶倒”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 玠 少有名理,善通 庄老 。 琅邪 王平子 ,高气不羣,迈世独傲;每闻 玠 之语议,至於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輒絶倒於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 卫君 谈道, 平子 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唐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诗:“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分類:一再
《漢語大詞典》: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来山 ,日沉饮,号‘ 竹溪 六逸’。”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同游成六逸,轰饮助高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跡锄强》:“苍虬籜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
《漢語大詞典》:飂叔
见“ 飂叔安 ”。
《漢語大詞典》:飂叔安
飂 ,古国名。 叔安 ,其君名。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有 飂叔安 ,有裔子曰 董父 ,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 舜 ,帝赐之姓曰 董 ,氏曰 豢龙 。” 杜预 注:“ 飂 ,古国也。 叔安 ,其君名。”亦省称“ 飂叔 ”。 唐 李贺 《马诗》之九:“ 飂叔 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分類:古国
《漢語大詞典》:鲁卫(魯衞)
(1).语本论语·子路:“ 鲁 衞 之政,兄弟也。”后以“鲁衞”代称兄弟。 唐玄宗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鲁 衞 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2).比喻情况类似、实质相同。 明 李贽《战国论》:“乃 曾子固 自负不少者也,咸谓文章本於‘六经’矣,乃讥 向 ( 刘向 )自信之不篤,邪説之当正,则亦不知‘六经’为何物,而但窃褒贬以绳世,则其视 鲍 ( 鲍彪 )与 吴 ( 吴师道 )亦 鲁 衞 之人矣。”
(3).泛指礼义之邦。 宋 苏轼《答丁连州启》:“自疑本 儋 崖 之人,难復见 鲁 衞 之士,而况清时雅望、令德高标,固已闻名而自惭。” 清 钱谦益 《锡山赵太史六十序》:“太史强学束脩,道明德立,布衣蔬食,卓肰以古人自命,而贤士大夫望其羽仪,以为此邦今之 鲁 衞 , 忠定 、 忠宪 之后犹有人焉。”参见“ 鲁衞之政 ”。
《國語辭典》:诸生(諸生)  拼音:zhū shēng
1.众儒生。泛指在学的人。《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老师对众多弟子的称呼。唐。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
3.科举时代对秀才的通称。《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疑为赴试诸生,而听其音声,殊不类浙。」
4.众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漢語大詞典》:陆抗尝药(陸抗嘗藥)
晋 羊祜 与 吴 陆抗 相对。 抗 曾病, 祜 馈之药, 抗 服之无疑心。人多谏 抗 , 抗 曰:“ 羊祜 岂酖人者!”时谈以为 华元 、 子反 复见于今日。事见《晋书·羊祜传》。后用以为典。 五代 李瀚 《蒙求》:“ 句践 投醪, 陆抗 尝药。”
分類:羊祜陆抗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國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长有三棱的菁茅,为古代的瑞草。《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其吉礼也,则三茅不剪,日观停瑄。」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茅君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颀 《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 经元 素事 茅君 ,每岁必祷 句曲 。”参见“ 茅山 ”、“ 茅盈 ”。
《国语辞典》:茅山道士  拼音:máo shān dào shì
相传汉景帝时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隐于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的茅山,后得道。南朝梁陶弘景亦隐居于此,开道教茅山派。入唐后茅山道派为道教主流,凡茅山道士颇受贵族、名流尊重。至明、清茅山道士遂成为道士的泛称。
《漢語大詞典》:仲叔
(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
(2).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櫝,不遗诸子,不授仲叔。”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 魏 臣, 统 其 荀彧 之仲叔, 正 其 程 、 郭 之儔儷邪?”
(4).复姓。 春秋 卫 有 仲叔于奚 。见左传·成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