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宿执开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宿世执行之善根功德,今世开发而结善果也。
净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之剃头也。净发之法,半月一度。高僧传(阇那崛多传)曰:「遮拘迦国山中有入灭定罗汉三人,定中禅寂。每至半月,诸僧就山为其净发。」同求那跋陀罗传曰:「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佛学常见辞汇】
僧人剃头。僧人例必每半个月要净发一次。
绀发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曰绀顶,佛陀之毛发为绀琉璃之色也。续高僧传一曰:「阳门饰毫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
发下品十善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发心之一。众生念念起胜他之心,行下品之十善,植修罗道之种也。
【三藏法数】
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发菩提心也。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也。涅槃经三十八曰:「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华严经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维摩经慧远疏曰:「期求正真道,名为发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发愿求取无上菩提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
发心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住之第一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住之第一位。
【三藏法数】
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十用,即十信之用也。)
发心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门之一。以名东门。(参见:四门)
发生佛顶
【佛学大辞典】
(佛名)具名广大发生佛顶。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三位,密号曰破魔金刚,主息灾之德。有广大,大转轮之异名,黄色,右手持莲,上竖独股杵,左手为胎拳,立头指当胸,坐赤莲。
发生金刚部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一行第一位,密号曰不坏金刚,发生金刚部之诸尊,故有此名。故有此尊为金刚部部母之说,与金刚针菩萨同体。白黄色,法界定印上立独股,著天衣,坐赤莲。
发吒
【佛学大辞典】
(术语)Phat!,为破坏之义。破坏一切之魔障也,故四种法中降伏法真言终,必用此句。大日经七曰:「初后吽发降伏用。」同疏七曰:「发吒也是扑义。」秘藏记末曰:「降伏初吽后发吒。」同私钞九曰:「吽字其音如牛吠,是降伏声也。又风轮种子也。风有摧破能,故为降伏加句。发吒者,破坏义,是又与调伏相应。」
发光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地之第三地。乃本觉之慧光开发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地之第三地。
【三藏法数】
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发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授戒之法于受者之身中发得戒也。法华玄义六曰:「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
发思巴
【佛学大辞典】
(人名)或作八思巴,八思麻。华言圣童也。西藏新志中曰:「至元之初,有发思巴者出。礼其伯父萨思哇,学伽陀三千言。七岁能演其法,论辨纵横。复遍咨名宿,钩元索隐,尽通三藏。国人以为圣。呼之为发思巴。岁十五、闻元世祖之德,驰驿谒之王府。世祖深信之。宫闱并东宫皆受法戒。及世祖登极,赐发思巴玉印,使任中国之法王,统天下之教。时仅二十二也。至元七年,受诏制元之国字,称旨。即今之蒙古字。至此更升帝师大宝王。赐玉印。由此统领诸国之释教。至元二十一年,召至京师。礼遇极隆。如一佛出世之时。于是遂以红教为元之国教。」
发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物之初起曰发处。【又】发扬鼓动他人也。注维摩经二曰:「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会。」
发起手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为发起相之印相也。大日经疏十六曰:「除恶趣菩萨画作发起手,谓舒手仰掌,从下向上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