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朝天髻  拼音:cháo tiān jì
一种流行于五代后蜀的女子发式。先梳发于顶,编两个圆柱形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可在髻下衬以簪钗等物,使发髻的前端高高翘起。《宋史。卷六五。五行志。木志》:「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竟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
《漢語大詞典》:叉手髻
妇女发髻名。髻形如叉手状,故称。北史·室韦传:“女妇束髮作叉手髻。”
《漢語大詞典》:巴巴头(巴巴頭)
方言。妇女梳的圆形发髻。 叶紫 《星》第二章:“我的晚景全靠这头发……但,谁听她的呢,那巴巴头就象一只乌龟壳似的,随着剪刀落下来了。”
《漢語大詞典》:半翻髻
唐 代的女子发式。发髻高耸而顶部向一边斜翻。 唐 段成式 《髻鬟品》:“ 高祖 宫中有半翻髻,反綰、乐游髻。”
《漢語大詞典》:椎髻卉裳
椎状的发髻,草制的衣裳。多为边远、未开化地区人的妆饰,因亦借指边远、未开化地区的人。 唐 柳宗元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惟 柳州 古为南夷,椎髻卉裳,攻劫鬭暴。虽 唐虞 之仁不能柔, 秦 汉 之勇不能威。”亦省作“ 椎卉 ”。 明 李东阳 《送福建参政徐君序》:“海外接 倭 夷之国,椎卉之徒,潜度窃掠。” 明 李东阳 《新宁县石城记》:“惟郡之墟,中有夫夷,地险且巇,溪回峒旋,椎卉为邻,以世以年。”
《漢語大詞典》:囚髻
唐 代妇女发髻的一种样式。新唐书·五行志一:“ 僖宗 时,内人束髮极急,及在 成都 , 蜀 妇人效之,时谓为‘囚髻’。”
《漢語大詞典》:髷髻
卷曲的发髻。 元 徐再思 《小桃红·花篮髷髻》曲:“东方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鬢,玉露凝香宝釵润。”
分類:卷曲发髻
《漢語大詞典》:平三套
旧时女子发髻名。
分類:女子发髻
《漢語大詞典》:束带结发(束帶結髮)
束系衣带,挽起发髻。谓出仕。 唐 韩愈 《争臣论》:“庶巖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髮,愿进於闕下。”
《漢語大詞典》:梳云掠月(梳雲掠月)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漢語大詞典》:梳纂
梳发髻。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三:“这位嫂子打扮得很漂亮……早起梳纂很费了点功夫,刷上小半缸刨花水--把一根根头发都结成了一块饼。”
分類:梳发发髻
《漢語大詞典》:鬈髻
梳在头两旁的发髻。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乌黑的头发烫成小姑娘似的鬈髻,垂在耳际。”
分類:发髻
《漢語大詞典》:箭猺
谓发髻上插有竹簪的瑶族女子。 清 魏祝亭 《两粤猺俗记》:“﹝凡女﹞未字,带箭竿一,分其髮盘结之,披堆花叠草巾於箭尾,涂遇狡好男,歌遂作,有室者弗之和,否则賡歌之,辞半以淫,两相悦,各易其衫带以归,此则箭 猺 也。”
《漢語大詞典》:髻鬓(髻鬢)
分梳于两旁的发髻和鬓发。 北周 庾信 《镜赋》:“量髻鬢之长短,度安花之相去。”
分類:发髻鬓发
《漢語大詞典》:绺鬏(綹鬏)
旧时妇女分股梳盘的发髻。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杜少卿 同 武书 上前一看,里边便是一个十八九岁妇人,梳着下路綹鬏……在里面支支喳喳的嚷。”
分類:妇女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