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股票市场(股票市场)  拼音:gǔ piào shì cháng
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以及已发行的股票,欲转让流通所产生的市场。此为股票流通的核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客户可透过股票经纪人进行交易。
《国语辞典》:建设公债(建设公债)  拼音:jiàn shè gōng zhài
政府为建设国家,筹募公共事业资金所发行的公债。
《国语辞典》:可转换公债(可转换公债)  拼音:kě zhuǎn huàn gōng zhài
可转换为其他有价證券的公债。转换的对象包括银行定期存单、公营事业股票、优良公司所发行的公司债等。政府发行这类公债,会在公债上注明可转换的内容及期限。
《国语辞典》:乙种国库券(乙种国库券)  拼音:yǐ zhǒng guó kù quàn
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国库券。系以贴现方式发行,购买者以低于面额的价格公开标购,到期可取回面额的本金。
《国语辞典》:无实体公债(无实体公债)  拼音:wú shí tǐ gōng zhài
一种没有债票的公债。政府发行公债时,将购买人的基本资料及银行帐户记录下来,并输入电脑,到还本付息时,直接把本息汇入购买人的帐户,如此则一切债权资料都在电脑内,可杜绝伪造、冒领等假公债的问题。
《国语辞典》:总包寄递(总包寄递)  拼音:zǒng bāo jì dì
定期发行的出版物,如新闻纸、杂志等,投付邮局寄递,先经挂号立券的,得预缴一个月的邮费,向邮局订立合同,请求总包寄递,取费较立券更便直,但每捆至少五十份,且不得每件分摺,亦不得分交各人。
《国语辞典》:甲种国库券(甲种国库券)  拼音:jiǎ zhǒng guó kù quàn
一种由财政部基于国库收支目的所发行的债务凭證,称为「甲种国库券」。按照面额发行,到期时,连同应付利息一次清偿,逾期未领者停止计息。
《国语辞典》:公开说明书(公开说明书)  拼音:gōng kāi shuō míng shū
公司在发行股票或债券时,所定期印行可显现该公司营运状况的手册。多置于證券交易所内,可供投资人自由取阅。
《国语辞典》: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  拼音:dà yīng bǎi kē quán shū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书名。西元一七六八至一七七一年于苏格兰爱丁堡发行首版。二十世纪初,版权转让给美国。一九七四年以前,该书已出版十四版。一九七四年发行革新版,全书三十二册,分三部分:第一部百科类目,一册;第二部分百科简编,十二册;第三部百科详编,十九册。从此版开始,每年修订重印一次。也译作「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国语辞典》:国民储蓄奖券(国民储蓄奖券)  拼音:guó mín chú xù jiǎng quàn
政府为鼓励储蓄、投资,而对外发行的一种可对奖又可保值还本的奖券。每张有固定的期限,期限内可多次对奖,期限一到即可换回本金。
《国语辞典》:防痨慈善纪念票(防痨慈善纪念票)  拼音:fáng láo cí shàn jì niàn piào
为了帮助病人疗养的经费,由中华民国防痨协会发行防痨慈善纪念票。目的是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所以绘制一些与邮票大小相同的图片,做慈善纪念票义卖。
《国语辞典》: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  拼音:tái wān rì rì xīn bào
清季在台湾所发行的第一份报纸。由日本人创办,但有汉文版,内容中对台湾的生活情形,具有详细的实地调查报告及记载。是台湾史料的重要线索及佐證资料。台湾光复后,由省政府接收,改名为「台湾新生报」。
《国语辞典》:万国公报(万国公报)  拼音:wàn guó gōng bào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于西元一八六八年在上海发行的政论杂志,原名为「教会新报」,一九○七年停刊,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根源。
《国语辞典》:帐面价值(帐面价值)  拼音:zhàng miàn jià zhí
1.公司的帐面价值等于其资产减去负债。也作「账面价值」。
2.股票术语。每一股股票帐面价值为股东权益总额除以发行股票总股数所得的商。通常股票市价未必等于帐面价值,如热门股市价高于帐面价值。也作「账面价值」。
《国语辞典》:中外公报(中外公报)  拼音:zhōng wài gōng bào
民国前十七年(西元1895),由梁启超主编、在北平发行的杂志。为国人发行的第一份政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