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地理信息
指反映地理系统及各地理因子的特征、变化及分布状况的各种信息。可分为图像地理信息、数字地理信息和文字地理信息。信息可来自历史文献、统计资料、文件检索,还可通过观察、测量(包括地面测量和遥感)来获取。
《漢語大詞典》:大共名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最高的类的概念。如“物”这一概念即大共名。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杨倞 注:“起於总谓之物,散为万名。是异名者本生於别同名者也。”
《國語辭典》:打小报告(打小報告)  拼音:dǎ xiǎo bào gào
私下对上级或长辈等诉说他人不是。如:「小王时常喜欢在经理面前打小报告,所以同事都防著他。」
《漢語大詞典》:大别名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较低的类的概念。荀子·正名:“鸟兽也者,大别名也。”
《漢語大詞典》: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的对称。反映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的概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鲁迅”。
《漢語大詞典》: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的对称。传统逻辑指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的概念。如“正确”、“善良”、“大于”、“相等”等。
《漢語大詞典》:创作方法(創作方法)
指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遵循和运用的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漢語大詞典》:全称判断
反映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称判断一般有全称量项,但在表达时也可以省略。
《國語辭典》:平均工资(平均工資)  拼音:píng jūn gōng zī
将一段期间内支付的薪资除以天数,所得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工资」。
《國語辭典》:掊斗折衡  拼音:pǒu dǒu zhé héng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漢語大詞典》:匹妇不获(匹婦不獲)
《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孔颖达 疏:“匹夫匹妇不得自尽其意,则在下不肯亲上,在上不得下情,如是,则人主无与成其功也。”后因以“匹妇不获”谓平民妇女向上反映意见。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其妻冒昧陈乞,实亦知皇仁天覆,圣度海涵,故敢以匹妇不获之微情,仰干鸿造也。”
《漢語大詞典》:市场信息
反映市场供求状况的各种情报资料。如商品(包括证券、外汇、房地产、劳动力、旅游服务等)种类、价格、质量以及供求变动等信息。可以从报刊、广播、电视、广告和市场调查中获得。
《漢語大詞典》:生育率
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指一年内活产婴儿数对生育年龄妇女平均人数之比。
《漢語大詞典》:色候
病人的气色和所反映的症状。魏书·术艺传·徐謇:“乃置诸病人於幕中,使 謇 隔而脉之,深得病形,兼知色候。”
《漢語大詞典》:逻辑思维(邏輯思維)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同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