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國語辭典》:反纽(反紐)  拼音:fǎn niǔ
音韵学上指反切与声纽。唐代和尚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分类字锦》:臑若
楚辞肥牛之腱臑若芳些注臑若熟烂也取肥牛之腱烂熟之则𦠆美也臑仁珠切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撅奇
韦庄 江上村居诗 颠倒梦魂愁里得,撅奇诗句望中生。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云合含寒(云合含寒)
庾信 问疾封中录双声 虹回或有雨,云合又含寒。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厌厌夜饮(厌厌夜饮)
诗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厌厌安也夜饮私燕也释文厌于盐反
分类:双声
《国语辞典》:联绵字典(联绵字典)  拼音:lián mián zì diǎn
书名。近人符定一著,三十六卷。此书多收六朝以前双声、叠韵、叠音的词,共二万馀条。按部首编排,用反切注音,若意义有所不同,则分条注释,一一引书證明。引證详实,分析细密。惟其缺点在字体拘泥于说文解字,体例仍未尽善。
《分类字锦》:改更句格
见上注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姑固狡狯(姑固狡狯)
苏轼戏和正甫一字韵诗改更句格各蹇吃姑固狡狯加閒关自注王方平谓麻姑云姑固年少吾老矣不复作此狡狯变化也
分类:双声
《國語辭典》:急口令  拼音:jí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拗口易混同的字编组成句,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完,故称为「急口令」。《金瓶梅》第六○回:「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行个急口令儿罢!」也称为「绕口令」。
《分类字锦》:广阁交柯(广阁交柯)
庾信 示封中录诗 高阶既激涧,广阁更交柯。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啴啴焞焞(啴啴焞焞)
诗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毛传啴啴众也焞焞盛也
分类:双声
《國語辭典》:拗口令  拼音:ào kǒu lìng
一种语言游戏。将双声叠韵及声音类似的字,编成语句,念时拗口,极易念错,常惹人发笑,有矫正口音的功用。也称为「绕口令」。
《國語辭典》:绕口令(繞口令)  拼音:rào kǒu lìng
1.一种语言游戏。将汉语中声母、韵母、声调容易混同的文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念起来有些拗口,而说快了容易发生错误。曲艺、戏曲界常用来作为训练咬字、矫正口音、练习各种声调的方法。也称为「吃口令」、「急口令」、「拗口令」。
2.曲折难懂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我不懂你这绕口令儿啊!你只说,你作甚么来的?谁叫你来的?你怎么就知道有这个门儿?」
《分类字锦》:萋且
诗有萋有且敦琢其旅毛传萋且敬慎貌释文且七序反
分类:双声
《分类字锦》:屈曲崎岖(屈曲崎岖)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 正穿屈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
分类: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