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前好
以前的友好关系。左传·成公十一年:“秋, 宣伯 聘於 齐 ,以修前好。” 杜预 注:“以前之好。”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离絶以来,於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
前人的喜好。国语·周语中:“唯是先王之宴礼,欲以貽女。余一人敢设飫禘焉,忠非亲礼,而干旧职,以乱前好。” 韦昭 注:“前好,先王之好。” 汉 扬雄 《羽猎赋序》:“尚泰奢丽夸詡,非 尧 、 舜 、 成汤 、 文王 三驱之意也。又恐后世復修前好,不折中以泉臺,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
《漢語大詞典》:游好(遊好)
常相过从的友好。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致使朋友游好,庆弔不通;卿士联官,请问斯絶。”
留心;爱好。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漢語大詞典》:欢好(歡好,懽好)
欢悦和好。《后汉书·孔融传》:“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欢好常败於变诈,师旅或兴於无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汪 亦伪与周旋,久之,自谓忘故隙,且欢好矣。”
懽好:交欢友好。 汉 王粲 《酒赋》:“成朋友之懽好,赞交往之主宾。”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韬:“诚如此意,愿奉懽好。”
《漢語大詞典》:善友
(1).友善,引为友好。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安平 赵孔曜 ,荐 輅 於 冀州 刺史 裴徽 …… 徽 於是辟为文学从事,引与相见,大善友之。”
(2).指交好友朋。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 性农 非有求託於 吉安 者,非假光宠於 吉安 者,其亲贤善友,而欲偕之於道,素意固然也。”
(3).指佛教教友。《海龙王经》卷一:“初夜后夜,常观精进,敬重善友,志怀羞耻,常以大哀护於一切。” 南朝 梁武帝 《游钟山大爱敬寺》诗:“驾言追善友,回舆寻胜缘。”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然香会疏文》:“肆求善友,同结胜缘。”
《國語辭典》:好货(好貨)  拼音:hǎo huò
好物品。如:「你真不识货,这是上等的好货,你居然轻易放过。」
《漢語大詞典》:上交
(1).谓地位低的人与地位高的人结交。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上交不諂,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2).亦作“ 上佼 ”。头等友好。战国策·赵策一:“ 秦 与 韩 为上交, 秦 祸安移於 梁 矣。”《史记·赵世家》:“ 齐 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辠,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三:“佼,与‘交’同。上交,上等之交也。言 齐 之事王如此,当为王之上交,而今反触罪也。”
(3).转移、交付给上级。 郑义 《迷雾》四:“ 张源 竟也同意他的尽快解决问题,不放任自流,不上交矛盾的意见。”如:他把这件文物上交给有关部门。
《漢語大詞典》:修聘
古代诸侯之间派遣使臣进行友好访问。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下官 俞瑞 ,仕於 晋 朝,因修聘上国而来。”《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 齐国 上大夫 晏婴 ,字 平仲 ,奉 齐景公 之命,修聘 楚国 。”
《漢語大詞典》:好会(好會)
(1).指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史记·孔子世家:“乃使使告 鲁 为好会,会於 夹谷 。”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晋 楚 之君相与为好会於 宛丘 之上。”
(2).泛指盛会。 晋 应贞 《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脩时供职,入覲天人。备言锡命,羽盖朱轮。貽宴好会,不常厥数。”
《漢語大詞典》:亲好(親好)
(1).亲朋好友。 南朝 宋 鲍照 《代邽街行》:“念我捨乡俗,亲好久乖违。”北齐书·文襄帝纪:“君门眷属可以无患,宠妻爱子亦送相还,仍为通家,共成亲好。”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诗:“亲好自斯絶,孤游从此辞。”
(2).亲密友好。北史·王谊传:“詔曰:‘ 谊有周 之世,早预人伦,朕共游庠序,遂相亲好。’”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夫为商,与里人共财出贩,深相亲好,至通家往来。”
《国语辞典》:示好  拼音:shì hǎo
向他人表示友好、亲切的态度。如:「为取得这项新产品的独家代理权,国外厂商频频向我方示好。」
《漢語大詞典》:敦好
和睦友好。 前蜀 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自 岐 郊负义,关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遂絶睦邻之分。”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交游惟我最敦好,往还文酒无朝暮。”
《漢語大詞典》:和国(和國)
友好之邦。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或以为 蜀 之与 吴 ,本为和国,宜可奔 吴 。”
分類:和国友好
《國語辭典》:通款  拼音:tōng kuǎn
1.向敌人表示真诚,有通好、降服之意。《北史。卷三○。列传。卢柔》:「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庇身,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2.互通款曲,向对方表示心意。《醒世恒言。卷二八。吴衙内邻舟赴约》:「又见他仪容俊雅,心怀契慕,无繇通款。」
《國語辭典》:友邦  拼音:yǒu bāng
互相亲善的国家。《书经。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一。记诗》:「友邦争问年今几,天子恨无官可酬。」
《漢語大詞典》:公谊(公誼)
公事上的友好关系。 周恩来 《悼张淮南先生》:“我与 淮南先生 初无私交,且隶两党;所往来者亦悉属公事,然由公谊而增友谊。” 郭沫若 《集外·侠情和友谊的纪念》:“他的志趣使我感动,我写序的责任,在私情和公谊上,我都是义不容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