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参议(參議)  拼音:cān yì
1.参与谋议。《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宋史。卷一二。仁宗本纪四》:「乙亥,诏武臣知州军,须与僚属参议公事,毋专决。」
2.职官名。元朝中书省、明朝布政使司和通政使司、清朝各部及民初高级军事机关都设参议。
3.今总统府、行政院、台湾省政府等都设参议,多为迁调资深人员或位置閒散人才而设,备咨询、顾问之用,有时亦襄助处理实务。
《國語辭典》:参议会(參議會)  拼音:cān yì huì
省市县的民意代表机关,由民选参议员组织而成,辅助当地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分类字锦》:参议表章(参议表章)
唐书百官志中书省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参议院(參議院)  拼音:cān yì yuàn
两院制议会国家的立法机关之一。犹各国的上议院,民主国家如美国称为「参议院」。
《漢語大詞典》:南京临时参议院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漢語大詞典》:赞议(贊議)
参议。 唐 元稹 《论教本书》:“至於友諭赞议之徒,疏冗散贱之甚者,搢绅耻由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今岁东南赖皇上威德,庙堂赞议,督抚运谋,帅臣戮力,丑类尽歼。”
分類:参议
《國語辭典》:参与(參與)  拼音:cān yù
参加。《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是时全琮为督,权又令偏将军胡综宣传诏命,参与军事。」《北史。卷二○。王建传》:「登国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也作「参预」。
《漢語大詞典》:军咨(軍諮)
古军职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参议、参谋。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至於 嵇康 遗 巨源 之书, 阮氏 创先生之传,军諮散髮,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
《漢語大詞典》:少参(少參)
明 代于各布政使下置参政、参议,时称参政为大参,参议为少参。 明 吴国伦 有《送徐行父少参赴关内》诗。
《漢語大詞典》:丞参(丞參)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叶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副大臣 李经迈 不就, 阮忠枢 亦不到部,丞参星散,余以承政厅长遂总理全部之事。”
《国语辞典》:期中选举(期中选举)  拼音:qí zhōng xuǎn jǔ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参议员共一百名,每隔两年轮流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四百三十五名,每隔两年,全部改选,因选举系于总统四年任期之中间举行,故称为「期中选举」。
《国语辞典》:代议士(代议士)  拼音:dài yì shì
立宪国家的国民所选出代表参议政事的人。如:「代议士目光放长远,后世子孙才能获取更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