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亚佛加厥定律(亚佛加厥定律)  拼音:yà fó jiā jué dìng lǜ
义大利自然科学家亚佛加厥所创的定律。即在同温度、同压力时,同体积的各种气体均含有同数的分子。
《国语辞典》:突厥语族(突厥语族)  拼音:tú jué yǔ zú
为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由关系密切的几种语言组成。其范围西起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东至中亚、西伯利亚,分布虽极分散,但因其结构一致,故歧异很小。此语族语言的特点是:语法形态变化以黏著法为主,词性少,多利用附加的字尾来变化字义、元音的和谐性等。其文字系统较复杂,主要仍用阿拉伯字母。
《国语辞典》:诒厥之谋(诒厥之谋)  拼音:yí jué zhī móu
为子孙的将来作打算、安排。《晋书。卷五三。悯怀太子传》:「武皇钟爱,既深诒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也作「诒厥孙谋」、「贻厥孙谋」。
《国语辞典》:凋厥  拼音:diāo jué
波折、阻碍。《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乐极悲来也凋厥,这好事果然磨灭。」
分类:波折阻碍
《漢語大詞典》:肝厥
病名。病发时状如癫痫。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冯昭仪“有一男,嗣为王。时未满岁,有眚病”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名为肝厥,发时脣口手足十指甲皆青。”《官场现形记》第二二回:“等到 傅抚院 送客回来吃饭,姨太太肝厥已平下去了。”
《漢語大詞典》:杜厥
犹杜绝。 宋 张咏 《悼蜀四十韵》序:“存恤穷困,招绥流亡,杜厥剥削,宣扬皇风。”
分類:杜绝
《國語辭典》:昏厥  拼音:hūn jué
因心情紧张、悲痛或疾病大量出血而暂时失去知觉。如:「她一听到这个坏消息,就悲伤得昏厥倒地。」
《漢語大詞典》:蛔厥
亦作“蚘厥”。 蛔虫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阴病:“蛔厥者……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復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蚘厥者,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復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復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注:“蚘厥者,谓蚘痛手足厥冷也。”
《漢語大詞典》:哕厥(噦厥)
唐 代武官佩戴物之一。
分類:武官佩戴
《漢語大詞典》:补厥挂漏(補厥挂漏)
犹言补苴罅漏。 清 赵曦明 《〈颜氏家训〉跋》:“至於补厥挂漏,俾臻完善,不能无望於将伯之助云。”
《國語辭典》:大放厥词(大放厥詞)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发表誇张的言词。如:「今天他在会中大放厥词。」
《國語辭典》:大放厥辞(大放厥辭)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國語辭典》:大放厥辞(大放厥辭)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國語辭典》:大肆厥辞(大肆厥辭)  拼音:dà sì jué cí
铺张辞藻,大展文才。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乐。序〉:「先生天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
《國語辭典》:大放厥辞(大放厥辭)  拼音:dà fàng jué cí
厥,其也。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后转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如:「他歪曲事实,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混淆大众视听。」也作「大放厥词」。
《漢語大詞典》:东突厥(東突厥)
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 、 西突厥 二国。 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 。 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分类字锦》:底贡厥名(底贡厥名)
书荆州惟箘簬楛三邦底贡厥名蔡传底致也致贡箘簬楛之有名者也
分类: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