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原委  拼音:yuán wěi
事情的始末。《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文明小史》第五九回:「黄世昌大喜,又出来到院上,找著了内巡捕,说明原委,托他照应照应。」
《漢語大詞典》:原原委委
原原本本。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且説这段故事,出在那个地方?甚么人家?怎的起头?怎的了结?看官不要性急,待小子原原委委説来。”《何典》第八回:“﹝ 门上大叔 ﹞见 冤鬼 来打听,弗瞒天,弗瞒地,原原委委,一本直説。”
分類:原原本本
《国语辞典》:深知原委  拼音:shēn zhī yuán wěi
十分清楚事情的本末。《红楼梦》第九四回:「园里各处的丫头虽都知道,拉进女尼们来预备宫里使唤,却也不能深知原委。」
《國語辭典》:因依  拼音:yīn yī
1.相亲相倚。《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四》:「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2.原委、缘由。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不争将这尸伤彩画成图本,则合把尸状词因依例申。」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今日就开封府审问出因依,这几个流窜在边荒地。」也作「因地」。
《國語辭典》:因地  拼音:yīn dì
原因、缘由。《水浒传》第二六回:「小人并然不知前后因地,忽于正月二十二日在家,只见开茶坊的王婆来呼唤小人,殓武大郎尸首。」也作「因依」。
《國語辭典》:因果  拼音:yīn guǒ
1.原因和结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后关连。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断了。」
2.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谓因和果。佛教认为一切的生命形态和生活遭遇,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果,而过去意志行为则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间是相对的关系。《阿毗达磨俱舍论》卷六:「果有为离系,无为无因果。」《南史。卷五七。范云传》:「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
3.缘由。《红楼梦》第六五回:「又还有一段因果,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
《漢語大詞典》:覼缕(覼縷)
亦作“覶缕”。
(1).犹言弯弯曲曲。古文苑·王延寿〈王孙赋〉:“忽踊逸而轻迅,羌难得而覼缕。” 章樵 注:“覼缕,委曲也。”一本作“覶缕”。
(2).谓详述。 隋 无名氏 《齐故员外郎马少敏墓志》:“编之史籍,无烦覶缕。”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之二:“恐此书到日,已在道矣。故不覼缕。” 清 赵翼 《哭缄斋侄》诗:“问疾只嫌閽拒客,不教覼缕诉心期。” 大我 《新社会之理论》二:“夫自旧社会观之京师,番壤也,守令蛇虺也,固揆之万喙而一致也……种种败德,不暇覼缕。”
(3).指事情的原委。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 璟 曰:‘某祖 芳 ,前从 力士 问覼缕。’”
《漢語大詞典》:端由
原委;缘由。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 崔生 ﹞遂细言端由,皆因奴 磨勒 负荷而去。” 宋 欧阳修 《鬼车》:“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别驾得两弟,甚欢,与同卧处,尽悉离散端由。”
分類:原委缘由
《國語辭典》:来历(來歷)  拼音:lái lì
1.来源、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都是有来历的。」
2.来由、原因。《水浒传》第一五回:「吴用道:『既没有官司禁治,如何绝不敢去?』阮小五道:『原来教授不知来历,且和教授说知。』」
3.经历。《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
4.背景。《西游记》第三九回:「且把那四个和尚,问他个来历分明,先定他一段不参王驾,然后方可问罪。」《文明小史》第五○回:「那人不知道他的来历,见他动手,如何答应?」
《國語辭典》:本事  拼音:běn shì
1.诗词或戏剧中的故事,或所依据的事实。
2.事情的经过、原委。《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那打大虫的本事,再说了一遍。」
3.长诗或剧本的情节大意。如弥尔顿(Milton)在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每一卷前,都加上本事。
4.歌曲名。黄自作曲,卢冀野作词,曲调悠柔,词义典雅。
《國語辭典》:本事  拼音:běn shi
才力、本领、技能。《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道:『小娘子有甚本事?』待诏说出女孩儿一件本事来,……原来这女儿会绣作。」《文明小史》第二五回:「那先生姓缪,是在江阴书院里肄业的人才,颇有几分本事。」
《國語辭典》:因由  拼音:yīn yóu
1.原因。《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付吏张大年勘问因由。」《红楼梦》第四八回:「若有提起因由的,你只带口说我带了你进来作伴儿就完了。」
2.理由、借口。《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九出》:「我待去它家走一遭,又无因由。真个是眉头一点愁。」元。曾瑞《留鞋记。楔子》:「他把这脂粉作因由,……我见他趋前退后。待言语却又早紧低头。」
3.因缘。《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
《漢語大詞典》:由然
(1).油然;自然而然。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喜色由然以生。” 卢辩 注:“由当为油。”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我为甚馆驛里权安顿,当日箇父亲行得处分,恰便似经板儿由然在心印。”
(2).原委;来由。汉书·匡衡传:“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宋书·礼志二:“世有险易,道有洿隆,所遇之时异,诚有由然,非忽礼也。”
《漢語大詞典》:末始
始末;原委。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余谓此言推鬼神之末始,植义甚精。”
分類:始末原委
《漢語大詞典》:端原
(1).原委;根由。《楚辞·九章·惜往日》“弗参验以考实兮” 汉 王逸 注:“不审穷覈其端原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出观美俗,尤多《汉广》之高;入奉慈颜,不悯《汝坟》之瘁。兹为窃冒,厥有端原。”
(2).依旧。
《國語辭典》:报头(報頭)  拼音:bào tóu
1.报答。明。徐渭《雌木兰》第一折:「况且俺小时节,一了有些小气力,又有些小聪明,就随著俺的爷也读过书,学过些武艺。这就是俺今日该替爷的报头了。」
2.报纸第一版或壁报等上面标出报的名称、期数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由委
原委。法苑珠林卷六五:“﹝ 温无隐 与 张金停 ﹞闻而奇之,故就信家顾访,见马犹在,问其由委,并如所传。”
分類: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