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始终(始終)  拼音:shǐ zhōng
1.开始和结局。《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晋。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也作「终始」。
2.自始至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3.事情的本末和原委。《隋书。卷一八。律历志下》:「冑玄所违,焯法皆合;冑玄所阙,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我这里絮叨叨言始终,你那里假惺惺做耳聋,甘落人彀中。」
4.终究、还是。如:「警察埋伏了半天,歹徒却始终没再出现。」《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这些异路功名,弄来弄去,始终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國語辭典》:本末  拼音:běn mò
1.树的主干和枝节。汉。马融 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彟矩。」唐。白居易 寓意诗五首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2.事物的根本与细节。《易经。系辞下》:「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史记。卷六。秦始皇纪》:「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
3.事情的原委、经过。《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分明说得后唐国祚个本末了。」
4.先后次第。《汉书。卷二三。刑法志》:「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
《國語辭典》:表里(表裡)  拼音:biǎo lǐ
1.内外。《淮南子。缪称》:「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中外若一,事无表里。」
2.事理意义的相辅相成。《汉书。卷八五。谷永杜邺传。谷永》:「各有占应,相为表里。」《后汉书。卷六四。吴延史卢赵列传。卢植》:「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
3.送礼或赏赐的衣料。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如今将著羊酒表里取梅英去。」《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取出银锭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礼拜了。」
《國語辭典》:委曲  拼音:wěi qū
1.委婉曲折。《史记。卷二七。天官书》:「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待学生寻个便,到那里替兄委曲通知,周全其事,决不有误。」
2.屈身折节,意不得伸。
3.事情的原委。《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窃惟圣体,兼爱好奇,是以因笺先白委曲。」
《國語辭典》:屈曲  拼音:qū qū
1.弯曲的样子。唐。李白〈古风诗〉五十九首之二十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2.事情的原委始末。《三国志。卷三十七。吴书。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馀屈曲,难以辞极也。」
3.委屈、迁就。《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诸葛谨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
《國語辭典》:事因  拼音:shì yīn
事情的原委、因由。《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霍存独自一个走回寨上来报事因。」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小人一一说真情,元帅从头听事因。」
分類:原委因由
《國語辭典》:知情  拼音:zhī qíng
知悉某件事的内情。法律有知情自首、知情故纵等条文。《三侠五义》第八一回:「只因这宗事,小人知情。听见人说:『知情不举,罪加一等。』故此小人前来在相爷跟前言语一声儿。」
《漢語大詞典》:发微(發微)
(1).阐发微妙之处。 汉 陈琳《迷迭赋》:“动容饰而发微,穆斐斐以承颜。” 宋 周敦颐 通书·诚几德:“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 朱熹 注:“发之微妙而不可见,充之周遍而不可穷,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
(2).常用作书名或篇名,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阁下山居静篤,将为《礼经发微》《或问》等书,何不先取此三礼(昏、丧、祭)撰著鸿篇,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 清 吴乔 《〈西昆发微〉序》:“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与 令狐 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疑似之诗为下卷,详説其意,聊命名曰《西崑发微》。”如: 鲁迅 《而已集·大衍发微》
《國語辭典》:事由  拼音:shì yóu
事情原委、来由。唐。方干 感时诗三首之一:「破除生死须齐物,谁向穹苍问事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实不知是我家老儿,只认是贼,为此不问事由,杀了。」
《國語辭典》:本纪(本紀)  拼音:běn jì
1.根本的纲纪。《管子。问》:「凡立朝廷,问有本纪,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
2.事情的本末经过。《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秦宓》:「愿明府勿以仲父之言假于小草,民请为明府陈其本纪。」
3.纪传体史书体例之一。为帝王传记。其例始于《史记》。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野叟曝言》第七八回:「史例起于马迁,凡帝称本纪,王侯称世家。班固黜项羽,去世家,其本纪、列传,悉遵马史。」
《漢語大詞典》:首末
(1).自始至终。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 张溆 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
(2).本末,原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杨 ( 杨慎 )以 文豹 为 俞豹 ,又以论为 文豹 之説,并误。輟耕録首末自明。”
《國語辭典》:推委  拼音:tuī wěi
把责任推给别人。《红楼梦》第一三回:「事无专执,临期推委。」也作「推诿」。
《國語辭典》:底数(底數)  拼音:dǐ shù
最低数。如:「到底要花多少钱,起码你得告诉我个底数。」
《漢語大詞典》:原曲
事情的原委和底细。 田英科 《重读周总理诗一首》:“ 周总理 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两句八字,极其透彻而又有力地给读者交待了事件的原曲,深刻地指出了事件的性质。”
分類:原委底细
《漢語大詞典》:说委(説委)
说明原委。 唐 韩愈 《泷吏》诗:“官当明时来,事不待説委。”
分類:说明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