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即如
正像;就像。例如:即如你所说,她是个水性杨花的人。
《漢語大詞典》:即安
犹就枕。指休息。国语·鲁语下:“士朝而受业,书而讲贯,夕而习復,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
分類:休息
《国语辞典》:即可  拼音:jí kě
就可以。如:「这台全自动洗衣机,只要按下开关即可将衣物全部洗净并脱水。」
分类:即可
《漢語大詞典》:即墨
(1).复姓。 汉 有 即墨成 。见汉书·儒林传
(2).古地名。在今 山东 平度 东南。 战国 时为 齐 邑, 秦 置县, 北齐 废。
《漢語大詞典》:即死
(1).就死,处死。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
(2).立即死去。后汉书·宋则传:“ 则 子年十岁,与苍头共弩射,苍头弦断矢激,误中之,即死。”新唐书·夏侯孜传:“初,堂史署制,仆 孜 怀中,即死。”
分類:立即处死
《國語辭典》:即真  拼音:jí zhēn
1.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就帝位。《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莽既灭翟义,自谓威德日盛,获天人助,遂谋即真之事矣。」唐。徐坚《初学记。卷九。总叙帝王》:「尧乃命舜代己摄政,……舜年八十一即真。」
2.官职由代理而转为正职。《三国志。卷四一。蜀书。杨洪传》:「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國語辭典》:随即(隨即)  拼音:suí jí
立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小二回去,当下凑了三百两银子,到邹老人家交付得当,随即催他起程。」《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也听出这两人说的话不过如此,随即立起身来,领了徒弟、儿子,一同下楼。」
《漢語大詞典》:即命
(1).顺从正理;遵从王命。《易·讼》:“九四:不克讼,復即命渝。” 朱熹 本义:“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辞言:人不胜诉,则返而从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训。”
(2).即世,死亡。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众隶赖之,而后即命。” 杨伯峻 注:“命谓天命,天命已终,而往就之。犹 成 十三年《传》之‘即世’、前文之‘违世’,皆死之异称。”
(3).受天命。谓即天子位。 汉 蔡邕 《光武济阳宫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义不即命,帝位闕焉。”
《國語辭典》:即使  拼音:jí shǐ
纵使。如:「我即使饿死也不愿向人乞讨。」也作「即便」、「即令」、「即或」。
《國語辭典》:旋即  拼音:xuán jí
立刻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见无船只可渡,忙叫五百人旋即砍伐林竹,编成筏子。」
分類:随即立即
《韵府拾遗 御韵》:即去
高启诗去年城西复偶侄酒伴家家邀即去
《國語辭典》:即将(即將)  拼音:jí jiāng
将要、就要。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漢語大詞典》:即用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漢語大詞典》:即拜
就其所在之地授予官职。汉书·赵充国传:“上乃……即拜 酒泉 太守 武贤 为破羌将军,赐璽书嘉纳其册。” 颜师古 注:“即,就也,就其郡而拜之。”晋书·竟陵王楙传:“ 楙 从之,乃自承制都督 兖州 刺史、车骑将军,表于天子。时帝在 长安 遣使者 刘虔 即拜焉。” 明 方以智 通雅·官制:“即拜,就其所在拜授也。”
《漢語大詞典》:即路
启程;上路。魏书·桓玄传:“三军文武,愤踊即路。” 唐 沈亚之 《送杜憓序》:“因命生去游,以广其思。三月,生即路。” 宋 曾巩 《太平州回转运状》:“軫艰难於即路,则许之假宠於舟艎;悯匱乏於腾装,则期以致怜於教墨。”
分類:启程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