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危惧(危懼)
忧虑恐惧。书·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新唐书·卢携传:“及 巢 破 淮南 , 璘 战死, 忠武 兵乱,天下危惧。” 邹韬奋 《经历》十一:“我们的心理是特别的紧张,差不多每日二十四小时都是时刻在惴惴危惧着的。”
《国语辞典》:慄慄危惧(慄慄危惧)  拼音:lì lì wéi jù
形容非常惊恐、害怕。《书经。汤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以古准今,盛衰相乘,物理变化,圣人处之,岂非慄慄危惧,不敢自暇之时乎?」
《漢語大詞典》:栗栗危惧(栗栗危懼)
形容很害怕。书·汤诰:“栗栗危惧,若将陨於深渊。”栗栗,一本作“ 慄慄 ”。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尤其不好的是红鼻子,有时简直像是将要熔化的蜡烛油,仿佛就要滴下来,使人看得栗栗危惧。”
分類:害怕
《漢語大詞典》:危悰
危惧。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三表》:“螻蚁之意,未动於上天;惴然危悰,若集乔木。”
分類:危惧
《漢語大詞典》:危悚
危惧。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北齐书·文宣帝纪:“自皇太后诸王及内外勋旧,愁惧危悚,计无所出。”
分類:危惧
《漢語大詞典》:危气(危氣)
犹气馁;危惧。《宋书·明帝纪》:“百僚危气,首领无有全地;万姓崩心,妻子不復相保。”
分類:气馁危惧
《國語辭典》:业业(業業)  拼音:yè yè
1.危惧的样子。《书经。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2.高大强壮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3.动的样子。《诗经。大雅。常武》:「赫赫业业,有严天子。」
《國語辭典》:懔懔(懍懍)  拼音:lǐn lǐn
1.危惧的样子。《书经。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文选。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2.劲烈严正的样子。《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论曰》:「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漢語大詞典》:渊谷(淵谷)
(1).深谷。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淹留无成,祇秽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少塞愆责。愧惧之深,若坠渊谷。” 宋 苏洵 《谏论下》:“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2).指危惧、战慄。 宋 范仲淹 《陈乞颍亳一郡状》:“右臣輙陈危悃,上黷高聪,逖仰雷霆,不任渊谷。”
《國語辭典》:廪廪(廩廩)  拼音:lǐn lǐn
1.有风采的样子。《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序》:「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见去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2.危惧的样子。汉。贾谊〈论积贮疏〉:「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國語辭典》:懔然(懍然)  拼音:lǐn rán
悚慄、恐惧的样子。《荀子。议兵》:「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史记。卷二三。礼书》:「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
《漢語大詞典》:惨懔(慘懔)
亦作“惨廩”。亦作“惨凛”。 寒冷;阴寒危惧。文选·扬雄〈甘泉赋〉:“下阴潜而惨廪兮,上洪纷而相错。” 李善 注:“惨廪,寒貌也。”汉书·扬雄传作“惨懔”。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惨懔,毛髮萧条。” 宋 陆游 《绍熙辛亥九月四日雨后》:“髮毛惨凛谁復支,性命么微不禁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跳神:“赫气惨凛,尤能畏怖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一声惨懔的猫头鹰嚎声,骤然传来。”
分類:寒冷危惧
《國語辭典》:歙歙  拼音:xì xì
1.心无所偏执的样子。《老子》第四九章:「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2.朋比为奸,众口附和的样子。《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也作「翕翕」、「潝潝」。
《漢語大詞典》:怀危(懷危)
心存危惧。谓常恐获罪。汉书·王嘉传:“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
分類:危惧获罪
《漢語大詞典》:危独(危獨)
危惧孤独。《楚辞·九章·惜诵》:“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分類:危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