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印制(印製)  拼音:yìn zhì
印刷制造。如:「这套丛书是由国内最好的印刷厂所印制的。」
《國語辭典》:印刷体(印刷體)  拼音:yìn shuā tǐ
印刷时所使用的字体形式。相对于手写体而言。
《國語辭典》:印刷品  拼音:yìn shuā pǐn
凡印刷而成的书籍、报纸、杂志、图画等,统称为「印刷品」。也称为「印刷物」。
《國語辭典》:制版(製版)  拼音:zhì bǎn
印刷前预先制作文字图画的石版或金属版等底板的工作。
分類:制版印刷
《國語辭典》:照相版  拼音:zhào xiàng bǎn
应用摄影技术制成的各种印刷版,如三色版、玻璃版、锌版、照相铅版、珂罗版等。
《漢語大詞典》:折页
书内的大张书页或地图,使用时必须打开
把印刷后的连接着的书页按开数折叠
《國語辭典》:再版  拼音:zài bǎn
第二次出版或重新修订出版。如:「这本畅销小说将要再版。」
《國語辭典》:凸版  拼音:tú bǎn
版面印刷部分高出空白部分的印刷版。如木版、铅版、锌版、网目版、三色版、活版等。
《國語辭典》:缩印(縮印)  拼音:suō yìn
缩小影印,或把书画、文件等先用照相法缩小,然后再制成印刷版印刷。
《漢語大詞典》:速印机(速印機)
又称油印机。一种轻便的手摇印刷工具。用金属材料制成。操作简单,有自动记数装置。每分钟可印40-50张。
《漢語大詞典》:铜活字(銅活字)
铜制的印刷活字。公元1403年, 朝鲜 已开始大量铸造铜活字印书。制法先用黄杨木刻字,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 中国 明 代 弘治 正德 年间(1488-1521年),在 无锡 、 常州 、 苏州 、 南京 一带曾广泛应用铜活字印书。 清 雍正 四年(1726年), 武英殿 曾用铜活字印行《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亦省称“ 铜字 ”。《清会典事例·内务府三十·武英殿库作》:“铜字库,库掌一员,拜唐阿二名,专司铜字铜盘及摆列等事。”
《漢語大詞典》:誊写印刷(謄寫印刷)
即油印。一种简便的印刷方法。用刻写或打字的蜡纸做版,用油墨印刷。
《漢語大詞典》:誊写版(謄寫版)
简便的印刷版,旧时用毛笔蘸药水在特制的纸上写成,现在一般把蜡纸铺在誊写钢板上用铁笔刻成。
《國語辭典》:套色  拼音:tào sè
一种彩色印刷的方法。用平版或凸版分次印刷,每次印一种颜色,利用红、黄、蓝三种原色重叠可调出各种颜色。如:「书本上的彩色插图,都是利用套色方法印制而成的。」
《國語辭典》:套版  拼音:tào bǎn
1.书籍分色印刷者。也称为「套印」。
2.按照印刷页折叠的顺序,把印刷版排列在印刷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