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据重(據重)
占据要位。《汉书·刘向传》:“内有 管 蔡 之萌,外假 周公 之论,兄弟据重,宗族磐互。歷上古至 秦 汉 ,外戚僭贵未有如 王氏 者也。”
分類:占据要位
《國語辭典》:占用  拼音:zhàn yòng
占据使用。如:「许多车辆占用慢车道违规停车,附近的交通因而壅塞不堪。」
分類:占用占据
《國語辭典》:阵地(陣地)  拼音:zhèn dì
军队作战时据守的地区。通常筑有工事,可攻可守。
《國語辭典》:占领(占領)  拼音:zhàn lǐng
占有对方所统辖的土地。如:「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敌人的据点。」也作「佔领」。
《國語辭典》:侵吞  拼音:qīn tūn
1.用武力并吞他国或占领其部分土地。唐。杜荀鹤〈观棋〉诗:「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嬴。」
2.非法占有公物或他人财物。《二十载繁华梦》第一回:「库书不过一个书吏,若不是靠著侵吞鱼蚀,试问年中如许进项,从那里得来?」
《國語辭典》:撤退  拼音:chè tuì
放弃阵地或撤离占领地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再过两天,督抚衙门的防守兵也撤退了,算了解严了。」
《國語辭典》:霸据(霸據)  拼音:bà jù
强行占据。也作「霸占」、「霸佔」。
《漢語大詞典》:势子(勢子)
(1).架势,姿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听得这轰的一声,就很有几个抖了一抖,吐出舌头的,还有举起双手,做势子去挡的。” 梁斌 《播火记》第二卷二五:“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
(2).势力。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瓜分慢一年,各国的势子,越稳一年。”参见“ 势力 ”。
(3).势头;情势。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日本 人夸为‘国粹’之万世一系的皇统,也有动摇的势子,从前由 中国 传入的 孔子 伦理现在全失了效力了。”
(4).犹架子。 郭沫若 《万引》:“他的脑中总还有几分梗塞,不好容易放下势子去向他的夫人赔礼。”
(5).围棋术语。指占据棋心与四面“星”位的棋子。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物用·棋鹗:“棋心并四面各据中一子,谓之五岳,言不可动摇也,今谓之势子。”
(6).现仅指“星”位四子。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漢語大詞典》:据窃(據竊)
窃据,非法占据。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羣凶据窃,一鼓而崩,此又王之功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
《国语辞典》:阴占(阴占)  拼音:yīn zhàn
暗中占据。《西游记》第三九回:「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
分类:暗中占据
《漢語大詞典》:据凡(據凡)
占据要位。凡,要。 汉 王充 论衡·答佞:“问曰:‘佞人养名作高有诸?’曰:‘佞人食利专权,不养名作高。贪权据凡,则高名自立矣。’”
分類:占据要位
《漢語大詞典》:僭居
(1).越分处在某个地位。有时用为谦词。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外舅谓同省诸公曰:‘僭居此位,殊厚颜也。’” 茅盾 《虹》八:“而且素来不大说起的家乡情形,也因 梁刚夫 的询问而僭居了主要题目。”
(2).非法占据。 季子 《革命其可免乎》:“夫固将永永万世以自保兮,寧肯为胡人之所僭居。”
《漢語大詞典》:吞据(吞據)
吞并,占据。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已而强国有 法 者吞据 安南 , 中国 救之,船沉於 马江 ,血蹀於 谅山 。”
《国语辞典》:族群  拼音:zú qún
在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空间,物种相同所组成的个体群。
《國語辭典》:占上风(占上風)  拼音:zhàn shàng fēng
居于有利的地位。如:「在篮球比赛中,身材高大的球员多半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