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诺
 
一诺匪轻
 
一诺千金
 
一诺轻黄金
 
一诺黄金信
  
千金比然诺
  
千钧诺
 
季布一言
 
季布诺
 
季布重然诺
 
季布金
 
得诺轻季子
    
然诺重黄金
  
重一言
  
黄金诺

相关人物
季布
 
曹丘生


《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季布〉~273~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閒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列传·季布〉~978~
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谈等,与窦长君善。布闻,寄书谏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则揖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足下何以得此声梁楚之间哉?且仆与足下俱楚人,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例句

一饭意专堪便死,千金诺在转难酬。 吴融 离霅溪感事献郑员外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戎昱 上湖南崔中丞

能全季布诺,不道鲁连功。 李嘉祐 送李中丞杨判官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将期一诺重,歘使寸心倾。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皮日休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光辉轻尺璧,然诺重黄金。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

长闻季氏千金诺,更望刘公一纸书。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

淹留花柳变,然诺肺肠倾。 贾岛 再投李益常侍

遗愧虞卿璧,言依季布金。 韦庄 三用韵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 魏征 述怀

金诺静宜资讲诵,玉山寒称奉尊罍。 齐己 闻王员外新恩有寄


《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枚乘〉~2359~
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太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王惑也。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三〈韩愈七·与孟尚书书〉~560~2~
愈白。行官自南回。过吉州。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忻悚兼至。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来示云。有人传愈近少信奉释氏。此传之者妄也。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与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郭。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孔子云。某之祷久矣。凡君子行已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策。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耶。小人耶。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閒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及秦灭。汉兴且百年。尚未知修明先王之道。其后始除挟书之律。稍求亡书。招学士。经虽少得。尚皆残缺。十亡二三。故学士多老死。新者不见全经。不能尽知先王之事。各以所见为守。分离乖隔。不合不公。二帝三王群圣人之道。于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汉氏以来。群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倡释老于其閒。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旁。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叛去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惟增惭惧。死罪死罪。愈再拜。
典故
微缕悬千钧

相关人物
枚乘


《汉书》卷五十一《枚乘传》
枚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例句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四

《國語辭典》:千钧(千鈞)  拼音:qiān jūn
钧,古时秤量的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千钧形容非常重。《淮南子。主术》:「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六》:「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漢語大詞典》:千钧棒(千鈞棒)
也称“金箍棒”。 明 吴承恩 所撰长篇小说《西游记》中 孙悟空 的兵器。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毛泽东 《和郭沫若同志》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分類:长篇小说
《國語辭典》:一发千钧(一髮千鈞)  拼音:yī fǎ qiān jūn
用一根头发绑住千钧重的东西。语本《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比喻情况十分危急。《孽海花》第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些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也作「千钧一发」。
《国语辞典》:片石千钧(片石千钧)  拼音:piàn shí qiān jūn
一片石却有千钧之重。比喻少数力量却关系著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难料!片石千钧,一丝九鼎,当机若个坚牢。」
《国语辞典》:发引千钧(发引千钧)  拼音:fǎ yǐn qiān jūn
一根头发系著千钧重的物品。比喻事况极为危急。《列子。仲尼》:「发引千钧,势至等也。」
《漢語大詞典》: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蟬翼爲重,千鈞爲輕)
轻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史臣美 澹 ( 魏澹 )而讥 邵 ( 邢邵 )者,岂所谓通鉴乎!语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其斯之谓矣。”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摧残和凌辱是骇人听闻的。”
《分类字锦》:操盾千钧(操盾千钧)
班固将军舞阳侯樊哙铭操盾千钧拔主项堂
分类:干盾
《國語辭典》:千钧一发(千鈞一髮)  拼音:qiān jūn yī fǎ
比喻非常危险。参见「一发千钧」。宋。李曾伯 水龙吟。吾皇神武中兴词:「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
《国语辞典》:千钧重负(千钧重负)  拼音:qiān jūn zhòng fù
比喻沉重的负担或极为重要的责任。如:「交卸了差事有如解除千钧重负。」「这个改革计画不容失败,所以经理决定自己挑起这个千钧重负,不假他人之手。」
《分类字锦》:肉盈千钧(肉盈千钧)
郭璞犪牛赞西南巨牛出自江岷体若垂云肉盈千钧虽有逸力难以挥轮
分类:
《漢語大詞典》:力牧
传说为 黄帝 之臣。相传 黄帝 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 力 名 牧 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 力牧 于大泽,用以为将。见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有道家《力牧》二十二篇,《兵书略》有阴阳家《力牧》十五篇。皆依托之作。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漢語大詞典》:千金诺(千金諾)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國語辭典》:千金一诺(千金一諾)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形容极重视信守诺言。参见「一诺千金」条。《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假使不依她这句话罢,慢讲她那性儿不肯干休,又何以全她那片孺慕孝心,圆我那句千金一诺。」
《國語辭典》: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人名。汉楚人,生卒年不详。有辩才,季布得其揄扬而名重天下。
《國語辭典》:曹丘  拼音:cáo qiū
1.复姓。如汉朝曹丘生。
2.介绍人、推荐人。汉代曹丘生到处赞扬季布的英勇,使季布享有盛名。故后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聊斋志异。卷一。娇娜》:「羁旅之人,谁作曹丘者!」
《漢語大詞典》:无二诺(無二諾)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漢語大詞典》:然诺(然諾)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
《漢語大詞典》:百金诺(百金諾)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國語辭典》:金诺(金諾)  拼音:jīn nuò
对他人守信不渝。唐。顾云〈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分類:珍贵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