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64,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十方
十方刹
十方十佛
十方世界
十方净土
十方住持
十方佛土
十方常住僧物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十方现前僧物
十方业普现色身
十王
十王经
十心
佛类词典(续上)
十六善神王形体十方
十方刹
十方十佛
十方世界
十方净土
十方住持
十方佛土
十方常住僧物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十方现前僧物
十方业普现色身
十王
十王经
十心
十六善神王形体
【佛学大辞典】
(书名)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之略。轨名也。
(书名)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之略。轨名也。
十方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界,向形表推之,如云十方。十方者,十方位也。即东、西、南、北、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
(杂语)佛经称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佛学次第统编】
世界之界,向形表推之,如云十方。十方者,十方位也。即东、西、南、北、四维(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上、下。
十方刹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拘甲乙请诸方名宿使住持之,名十方刹。梵语谓寺院为招提。即此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国土的意思。
(术语)不拘甲乙请诸方名宿使住持之,名十方刹。梵语谓寺院为招提。即此义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方刹土,亦即十方国土的意思。
十方十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佛)
(名数)(参见:十佛)
十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种种不一。(一)称赞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三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此十方经中或举一佛或举五佛六佛之名,今取其上首之一佛。(二)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十佛:一东方无忧界善德如来,二南方欢喜界栴檀德如来,三西方善世界无量明如来,四北方无动界相德如来,五东南方月明界无忧如来,六西南方众相界宝施如来,七西北方众音界华德如来,八东北方安稳界三乘行如来,九上方众月界广众德如来,十下方广世界海德如来。(三)十吉祥经十佛:一东方庄严世界大光曜如来,二东方谛胜诸胜世界慧灯明如来,三东方金刚世界大雄如来,四东方净尊位世界无垢尘如来,五东方金光明世界上像幢十盖王如来,六东方大威神世界威神自在王如来,七东方香熏世界极受上愿王如来,八东方宝严世界内宝如来,九东方海灯明世界大海如来,十力灯明世界十力现如来。(四)华严经十佛,华严经升须弥山顶品,帝释向世尊颂偈说过去十佛,各来此处演妙法,是理实过去一切诸佛体,圆融法尔无二,今于此殿说十住法,故复欲显无尽,说十佛也:一迦叶如来,二拘那含牟尼佛,三拘留孙佛,四随业佛,又曰毗舍符。五尸弃佛,六毗波尸佛,七弗沙佛,八提舍佛,九波头摩佛,十锭光佛。出探玄记五。
(名数)种种不一。(一)称赞净土经十佛:一东方不动如来,二南方日月光如来,三西方无量寿如来,四北方无量光严通达觉慧如来,五下方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胜德光明如来,六上方梵音如来,七东南方最胜广大云雷音王如来,八西南方最胜日光名称功德如来,九西北方无量功德火王光明如来,十东北方无数百千俱胝广慧如来。此十方经中或举一佛或举五佛六佛之名,今取其上首之一佛。(二)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十佛:一东方无忧界善德如来,二南方欢喜界栴檀德如来,三西方善世界无量明如来,四北方无动界相德如来,五东南方月明界无忧如来,六西南方众相界宝施如来,七西北方众音界华德如来,八东北方安稳界三乘行如来,九上方众月界广众德如来,十下方广世界海德如来。(三)十吉祥经十佛:一东方庄严世界大光曜如来,二东方谛胜诸胜世界慧灯明如来,三东方金刚世界大雄如来,四东方净尊位世界无垢尘如来,五东方金光明世界上像幢十盖王如来,六东方大威神世界威神自在王如来,七东方香熏世界极受上愿王如来,八东方宝严世界内宝如来,九东方海灯明世界大海如来,十力灯明世界十力现如来。(四)华严经十佛,华严经升须弥山顶品,帝释向世尊颂偈说过去十佛,各来此处演妙法,是理实过去一切诸佛体,圆融法尔无二,今于此殿说十住法,故复欲显无尽,说十佛也:一迦叶如来,二拘那含牟尼佛,三拘留孙佛,四随业佛,又曰毗舍符。五尸弃佛,六毗波尸佛,七弗沙佛,八提舍佛,九波头摩佛,十锭光佛。出探玄记五。
十方世界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有情世界无量无边,故曰十方世界。
【佛学次第统编】
就娑婆世界,而说邻近之十方世界。
一、东方 密洲。 六、西南方 鲜少。
二、西方 离垢。 七、东北方 摄取。
三、南方 丰溢。 八、西北方 欢喜。
四、北方 丰乐。 九、上方 振音。
五、东南方 饶益。 十、下方 关籥。
【俗语佛源】
「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这个概念本于《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或用「十方」指世界、天下。如唐太宗《圣教序》:「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如唐·杜甫《太平寺泉眼》诗:「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如八指头陀《发愿偈》之一:「稽首释迦尊,皈命十方佛。」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如明·杨慎《佛书四六》:「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露全身。」 (李明权)
(杂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有情世界无量无边,故曰十方世界。
【佛学次第统编】
就娑婆世界,而说邻近之十方世界。
一、东方 密洲。 六、西南方 鲜少。
二、西方 离垢。 七、东北方 摄取。
三、南方 丰溢。 八、西北方 欢喜。
四、北方 丰乐。 九、上方 振音。
五、东南方 饶益。 十、下方 关籥。
【俗语佛源】
「十方」是佛教关于空间的说法,包括四面八方和上下。这个概念本于《楞严经》卷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或用「十方」指世界、天下。如唐太宗《圣教序》:「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世间一切僧,称为「十方僧」,如唐·杜甫《太平寺泉眼》诗:「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世间一切佛,称为「十方佛」,如八指头陀《发愿偈》之一:「稽首释迦尊,皈命十方佛。」佛教认为,世界如恒河沙数,无穷无尽,谓之「十方世界」。如明·杨慎《佛书四六》:「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露全身。」 (李明权)
十方净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诸佛净土,无量无边,故云十方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术语)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有诸佛净土,无量无边,故云十方净土。
【佛学常见辞汇】
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都有诸佛净土,故云十方净土。
十方住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十方刹同。
(术语)与十方刹同。
十方佛土
【佛学大辞典】
(杂语)犹言大千世界。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杂语)犹言大千世界。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十方常住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参见:僧物)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参见:僧物)
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僧之共有物件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众所共有之物。
(术语)众僧之共有物件也。
【佛学常见辞汇】
僧众所共有之物。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般舟三昧经之异名。
(经名)三卷。般舟三昧经之异名。
十方现前僧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
(术语)四种僧物之一。
十方业普现色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随十方众生之意业而普示现其身也。如妙音菩萨观音菩萨是。
【佛学常见辞汇】
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如观世音菩萨是。
(术语)随十方众生之意业而普示现其身也。如妙音菩萨观音菩萨是。
【佛学常见辞汇】
随著十方众生的意业而普遍示现其身,如观世音菩萨是。
十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冥土之十王也。一秦广王。三初江王。三宋帝王。四伍官王。五阎罗王。六变成王。七泰山府君。八平等王。九都市王。十转轮王。见十王经。此十王各有本地。(参见:十三佛)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名数)冥土之十王也。一秦广王。三初江王。三宋帝王。四伍官王。五阎罗王。六变成王。七泰山府君。八平等王。九都市王。十转轮王。见十王经。此十王各有本地。(参见:十三佛)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十三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司死者七七日乃至三十三回忌之佛也。一、不动此明王现于冥途时名秦广王。司初七日。一息切断之处也,禅谓之大力量人。其黑色,表无分别,火炎为荼毗之火。种子为因业之字。其意以为今此之最期即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三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遍至十方。二、释迦此如来在冥界,称初江王。司初二七日。种子为字之有,有远离之涅槃点,法华经谓为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是正当于字也。三、文殊此菩萨在冥途成宋帝王。司三七日。种子为吾我之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是也。有智必有理,故次有普贤。四、普贤此菩萨在地狱现五官王。司四七日。种子为遍际之字。是理之无边际也。经所谓普贤菩萨自体遍是也。理之所司为大地,故次表地藏。五、地藏此菩萨在冥界现阎魔王。司五七日。以地即藏之故,用因业之字。古人所谓依地含诸种是也。其种宜有心法,故次有弥勒。六、弥勒此菩萨现变成王。司六七日。翻为慈氏。慈字为玆之心。然则指一心而谓为弥勒也。古人所谓弥陀弥勒为一心异名是也。种子为乘之字。乘于万法之一心也。句云:能为有像主。此句中之主,不现形之主也,故谓为兜率笼居之句。加譬喻之点者,表以譬喻治烦恼之病也。以治烦恼之病故,次有药师如来。七、药师此如来,在冥途变泰山王。司七七日。无病则心月明如净琉璃,色心丰似圆镜。种子为字有自在之点。句云内證朗外用自在是也。以此时言谈口说自在之故,次有观音。八、观音此菩萨在冥途变平等王。司百个日。此大士能观世间之音而使解脱,故种子为三谛之字。谛者明也,语云见色闻声随所自在是也。音必自威势出,故次有势至。九、势至此菩萨在冥途变都市王。司一周忌。种子依音声而闻悟,则住于涅槃,故于三谛之字有涅槃点。又以此时离机智故加涅槃之远离点。文云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是也。以上一一之义成就,则寿命无量,故次有阿弥陀。十、阿弥陀此如来在冥途变五道转轮王。司三回忌。寿命无量,而无中夭。种子为风大之字有火大之点,远离之涅槃点,是无风火之三灾也。故论云永离身心恼是也。寿命无量,而于三世无移动,故次有阿閦。十一、阿閦此如来在冥界变莲华王。司七年忌。阿閦此云无动。无动者约于内證。种子为因业之字,有损灭之点,又有空点,毕竟入于无动之理也。经云法性无边,元来不动是也。此时无迷暗,故次有大日。十二、大日此如来在冥界变祇园王。司十三回忌。为五智总主诸尊之中央,故云大日。种子为言说之字。水土一体,大空圆满,故有空点,此胎藏界也。于金刚界用字,者开也,阳之现前也,发心之修行处有不生不灭之理,故加涅槃点。经云大智光明遍照法界是也。此法身周边法界,故次有虚空藏。十三、虚空藏此菩萨在冥界变法界王。司三十三回忌。种子为如之心法字。尘垢为色法,色心修行都远离之处,虚空藏也,故为追修成就之本尊。此中前十者,即世所谓十王也。见梵汉对映私钞末。
(名数)司死者七七日乃至三十三回忌之佛也。一、不动此明王现于冥途时名秦广王。司初七日。一息切断之处也,禅谓之大力量人。其黑色,表无分别,火炎为荼毗之火。种子为因业之字。其意以为今此之最期即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三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遍至十方。二、释迦此如来在冥界,称初江王。司初二七日。种子为字之有,有远离之涅槃点,法华经谓为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是正当于字也。三、文殊此菩萨在冥途成宋帝王。司三七日。种子为吾我之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是也。有智必有理,故次有普贤。四、普贤此菩萨在地狱现五官王。司四七日。种子为遍际之字。是理之无边际也。经所谓普贤菩萨自体遍是也。理之所司为大地,故次表地藏。五、地藏此菩萨在冥界现阎魔王。司五七日。以地即藏之故,用因业之字。古人所谓依地含诸种是也。其种宜有心法,故次有弥勒。六、弥勒此菩萨现变成王。司六七日。翻为慈氏。慈字为玆之心。然则指一心而谓为弥勒也。古人所谓弥陀弥勒为一心异名是也。种子为乘之字。乘于万法之一心也。句云:能为有像主。此句中之主,不现形之主也,故谓为兜率笼居之句。加譬喻之点者,表以譬喻治烦恼之病也。以治烦恼之病故,次有药师如来。七、药师此如来,在冥途变泰山王。司七七日。无病则心月明如净琉璃,色心丰似圆镜。种子为字有自在之点。句云内證朗外用自在是也。以此时言谈口说自在之故,次有观音。八、观音此菩萨在冥途变平等王。司百个日。此大士能观世间之音而使解脱,故种子为三谛之字。谛者明也,语云见色闻声随所自在是也。音必自威势出,故次有势至。九、势至此菩萨在冥途变都市王。司一周忌。种子依音声而闻悟,则住于涅槃,故于三谛之字有涅槃点。又以此时离机智故加涅槃之远离点。文云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是也。以上一一之义成就,则寿命无量,故次有阿弥陀。十、阿弥陀此如来在冥途变五道转轮王。司三回忌。寿命无量,而无中夭。种子为风大之字有火大之点,远离之涅槃点,是无风火之三灾也。故论云永离身心恼是也。寿命无量,而于三世无移动,故次有阿閦。十一、阿閦此如来在冥界变莲华王。司七年忌。阿閦此云无动。无动者约于内證。种子为因业之字,有损灭之点,又有空点,毕竟入于无动之理也。经云法性无边,元来不动是也。此时无迷暗,故次有大日。十二、大日此如来在冥界变祇园王。司十三回忌。为五智总主诸尊之中央,故云大日。种子为言说之字。水土一体,大空圆满,故有空点,此胎藏界也。于金刚界用字,者开也,阳之现前也,发心之修行处有不生不灭之理,故加涅槃点。经云大智光明遍照法界是也。此法身周边法界,故次有虚空藏。十三、虚空藏此菩萨在冥界变法界王。司三十三回忌。种子为如之心法字。尘垢为色法,色心修行都远离之处,虚空藏也,故为追修成就之本尊。此中前十者,即世所谓十王也。见梵汉对映私钞末。
十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所撰。而今存者为日本人伪撰,鄙俚不堪卒读。
(经名)一卷,成都府大圣慈寺沙门藏川所撰。而今存者为日本人伪撰,鄙俚不堪卒读。
十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益加惑我,无由开悟而修善业,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三、善不随从,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之善事,不生随喜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四、三业造恶。谓诸众生恣纵身口意三业,起杀盗淫妄贪瞋等过,无恶不作,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所造恶事虽不广,而作恶之心,遍布一切处以所欲恼害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六、恶心相续。谓诸众生唯起恶心,增长恶事,昼夜相续,无有间断,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七、覆讳过失。谓诸众生所作之恶行,忌讳人知,不自发露,无改悔之心,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八、不畏恶道。谓诸众生心性阴很,不知戒律,于杀盗淫妄种种恶事,无不作之,于恶道怙然不畏,以是流转于生死也。九、无惭无愧。谓诸众生为愚痴所覆造诸恶业,上不惭天,下不愧人,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十、舍无因果。谓诸众生不具正信之心,但生邪恶之见,于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悉皆舍而为无,以是流转于生死也。出止观四之一。(二)逆流十心:一、深信因果。谓修行之人先信善恶果报,不生疑惑,以是翻破拨无因果之心也。二、生重惭愧。谓修行之人,剋责往昔,我无羞无耻,弃舍净行,习诸恶行,天见我之隐罪,是故惭于天,人知我之显过,是故愧于人,以是翻破无惭无愧之心也。三、生大怖畏。谓修行之人自念人命无常,一息不续,千载永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那得不怖,由是苦切忏悔不惜身命,以是翻破不畏恶道之心也。四、发露忏悔。修行之人所有过失,不自隐覆,发露忏悔,以是翻破覆讳过失之心也。五、断相续心。谓修行之人所作恶行,既忏悔已,即更决定不作恶事,以是翻破恶念相续之心也。六、发菩提心。谓修行之人往昔专起恶念恼人,今则广起救济之心,遍于虚空界,利益众生,以是翻破遍布之恶心也。七、断恶修善。谓修行之人前恣身口意,造作诸恶,不计昼夜,今则策励不休,断诸恶行,修功补过,无善不为,以是翻破三业造恶之心也。八、守护正法。谓修行之人昔自灭善,见他人行善,亦生嫉妒无随喜之心,今则守护正法方便增广益法,以是翻破善不随喜之心也。九、念十方佛。谓修行之人昔亲狎恶友,信受其言,起诸邪见,今则念十方佛有大福德,能救援我,以是翻破随顺恶友之心也。十、观罪性空。谓修行之人,无始以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作诸恶,今则了知贪瞋等一切恶行,起于妄念,妄念起于颠倒,颠倒起于人我之见,今既了达我心本空,则罪性无依处,以是观破无明昏闇之心也。出止观四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