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6,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分部
天度
分国
海翻
邦域
士乡
京兆尹
侯甸
东陆
九部
宁宇
惟宁
地段
海域
外区
《國語辭典》:分部  拼音:fēn bù
从总部或主团体析出的分支单位。如:「校分部」、「队分部」。
《漢語大詞典》:天度
(1).周天的度数。古代天文学划分周天区域的单位。后汉书·律历志下:“昬明之生,以天度乘昼漏。” 宋 苏轼 《管仲论》:“今夫天度三百六十,均之十二辰。”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一章:“大地各国言天度地度者,率以三百六十为数,极零畸而不整。”
(2).天子的胸怀。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二:“余於是窃叹 道君 天度之不可及也。”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惟赖天度并涵,皇明隐烛,获从容而善退,保优佚之令终。”
《漢語大詞典》:分国(分國)
(1).区分诸侯国的行政区域。周礼·夏官·量人:“是人掌建国之灋,以分国为九州。”
(2).划分都城的行政区域。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
《漢語大詞典》:海翻
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十数年一有之……俗呼为‘海翻’。”
《國語辭典》:邦域  拼音:bāng yù
疆域、国土。《论语。季氏》:「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也作「封略」、「封疆」、「封域」。
《漢語大詞典》:士乡(士鄉)
春秋 齐 管仲 辅佐 齐桓公 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国语·齐语:“ 管子 於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后汉书·郑玄传》:“昔 齐 置‘士乡’, 越 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
《國語辭典》: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内史东部为其辖区,为京师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简称为「京兆」。
2.职官名:(1)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与俸禄与郡守相当。后亦借指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简称为「京兆」、「京尹」。(2)民国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国定都北京,改清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隶于大总统,为中央政府的特别官制,现已废除。
《國語辭典》:侯甸  拼音:hóu diàn
侯服与甸服的合称。为古制中,王畿以外区域的名称。参见「五服」2.条。《书经。伊训》:「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
《國語辭典》:九服  拼音:jiǔ fú
1.古代王畿以外的地域,每五百里划为一区,按距离的远近分为九等,有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及藩服,称为「九服」。见《周礼。夏官。职方氏》。
2.泛指全国各地。《文选。刘琨。劝进表》:「自京畿陨丧,九服崩离,天下嚣然,无所归怀。」
3.古代天子的九种吉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九。制度》。
《漢語大詞典》:东陆(東陸)
(1).古代指太阳运行于东方七宿的区域。太平御览卷十八引《易通统图》:“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后汉书·律历志下:“冬夏之间,则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西陆谓之春,南陆谓之夏,东陆谓之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此以列宿东西南北言也。”按,应作:“西陆谓之秋……东陆谓之春。” 唐 李峤 《日》诗:“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
(2).泛指东方。 明 刘基 《春日行》诗:“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
《漢語大詞典》:九部
(1).指各个区域。山海经·西山经:“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郭璞 注:“主九域之部界、天帝苑囿之时节也。”
(2).即九州。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畅轂鏤膺, 燕 南 赵 北,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倪璠 注:“九部,九州。” 谭作民 噩梦诗:“ 黄帝 穆王 相郊迎,随詔 肩吾 檄九部。”参见“ 九州 ”。
《國語辭典》:九州  拼音:jiǔ zhōu
1.中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后用作中国的代称。宋。陆游 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岛名。日本四岛中最南的一岛。因封建时代全境分为九个州而得名。以热带植物和煤矿藏闻名。岛上有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口阿苏山。行政上分为福冈、鹿儿岛、熊本、宫崎、长崎、大分、佐贺七个县;著名城市有北九州、福冈及长崎。
《漢語大詞典》:宁宇(寧宇)
(1).安定的区域。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 晋 陆机 《吴大司马陆公诔》:“位表百辟,名茂群后,因是荆人,造我寧宇。”《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不侵不叛,各保寧宇。如有背盟,天地不佑。”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夷考十五六世纪,适为吾国 元 明 之交,宇宙俶扰靡寧宇,礼乐沦为邱墟。”
(2).指固定的住所。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賔属士吏,各有寧宇。”明史·李化龙传:“野多暴骨,民无寧宇。”
《漢語大詞典》:惟宁(惟寧)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漢語大詞典》:惟藩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寧,宗子维城。”维,一本作“ 惟 ”。 王莽 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参见“ 六服 ”。
《國語辭典》:地段  拼音:dì duàn
某一土地区域。如:「黄金地段」。
《國語辭典》:海域  拼音:hǎi yù
一定范围的海洋区域。如:「他国船只在我国经济海域内作业,是违法行为。」
《漢語大詞典》:外区(外區)
谓本地以外的区域;外域。汉书·叙传下:“爰洎 朝鲜 , 燕 之外区。” 晋 成公绥 《天地赋》:“遐方外区,絶域殊隣。” 唐 柳宗元 《剑门赋》:“井络坤垠,时惟外区。”新唐书·王琳传:“ 南海 岁有 崑崙 舶市外区琛琲,前都督 路元叡 冒取其货,舶酋不胜忿,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