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矜奋(矜奮)
(1).以勇气自恃;骄傲自大。管子·形势:“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汉书·晁错传:“矜奋自贤,羣臣恐諛。”
(2).武勇,果敢。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3).振奋;勉励。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 柳侯 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士尝毁廉耻以负累於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 清 方苞 《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自是以后,为男子者率以妇人之失节为羞,而憎且贱之。此妇人之所以自矜奋与!”
《漢語大詞典》:伤勇(傷勇)
损害勇气。《孟子·离娄下》:“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明史·曹鼐鄺埜等传赞:“然值仓皇奔溃之时,主辱臣死,志异偷生,亦可无讥於伤勇矣。”
分類:损害勇气
《国语辞典》:喊杀(喊杀)  拼音:hǎn shā
作战时大声叫杀,以增加勇气助战。《三国演义》第一回:「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國語辭典》:手软(手軟)  拼音:shǒu ruǎn
不忍心下手或因慌乱而出手不够迅速狠重。如:「他一时手软,只好收回鞭子。」
《漢語大詞典》:魂胆(魂膽)
精神和勇气。北齐书·杜弼传:“箭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矟虽按,不刺。尔犹顿丧魂胆。”
《漢語大詞典》:血勇
犹言血气之勇。古人以为生自血液的勇气。《燕丹子》卷中:“ 夏扶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宋意 ,脉勇之人,怒而面青; 武阳 ,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光 所知 荆軻 ,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漢語大詞典》:干勇(幹勇)
谓才能勇气。魏书·于烈传:“老臣歷奉累朝,颇以干勇赐识。”
《漢語大詞典》:衔勇(銜勇)
怀着勇气。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衔勇韜力,日思予殛。”
分類:勇气
《漢語大詞典》:中馁(中餒)
内心缺乏勇气。明史·成祖纪一:“王语诸将曰:‘ 景隆 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官人:“惜太史中馁,不曾詰所来。”
《漢語大詞典》:程气(程氣)
显露勇气。后汉书·马融传:“僄狡课才,劲勇程气。”
分類:显露勇气
《漢語大詞典》:骨勇
谓勇气呈现于骨相。《燕丹子》卷中:“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 夏扶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 宋意 ,脉勇之人,怒而面青; 武阳 ,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光 所知 荆軻 ,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漢語大詞典》:机勇(機勇)
机谋与勇气。《南齐书·曹虎传》:“卿进无 陈平 归 汉 之智,退闕 关羽 殉节之忠,婴闭穷城,忧顿长 沔 ,机勇两缺,何其嗟哉。”
分類:机谋勇气
《漢語大詞典》:有勇知方
有勇气且知道义。语本论语·先进:“ 子路 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由 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何晏 集解:“方,义方。”《四游记·锺离将兵伐寇》:“圣天子以大将嘱我,统尔三军,凡三军之士,各宜有勇知方,不负上意。”
《國語辭典》:有勇无谋(有勇無謀)  拼音:yǒu yǒng wú móu
徒具勇力,缺乏智谋。《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
《國語辭典》:智勇双全(智勇雙全)  拼音: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智慧与勇气两者兼备。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六出:「俺国里悉那逻丞相,他智勇双全,一步九算。」也作「智勇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