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起离(起離)
动身离开。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移任者亦须依次发奏,后方得起离。” 宋 曾巩 《授沧州乞朝见状》:“臣伏奉勅命,就差知 沧州 ,已起离前来。”《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 郭威 军行至 澶州 ,将欲起离,将士拜伏马前不起。”
分類:动身离开
《國語辭典》:开路(開路)  拼音:kāi lù
1.开辟通路。《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北伐山戎,为燕开路。」
2.比喻在前排除障碍,引导路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叫萧云仙带领步兵五百名在前,先锋开路。」《红楼梦》第一四回:「早有宁府开路传事人看见,连忙回去报与贾珍。」
3.大陆地区指辞职走路。如:「谁要是不尽责,而又不改过,那就请他开路。」
《國語辭典》:开路(開路)  拼音:kāi lu
一种朝山进香会中的杂技,舞飞叉居前列,故称为「开路」。
《國語辭典》:起动(起動)  拼音:qǐ dòng
1.起居动作,日常生活。汉。焦延寿《易林。卷一。乾之节》:「世禄久长,起动安宁。」《红楼梦》第九八回:「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
2.麻烦、偏劳。表示客气、尊敬之意。《董西厢》卷五:「你也有投奔人时,姐姐煞起动,传言送简。」《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3.动用。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四折:「则今日收军罢战,再不许起动刀兵。」
4.藉由电动机发动。如:「这部引擎相当老旧,不容易起动。」
《漢語大詞典》:就涂(就塗)
上路,动身。 唐 李商隐 《为崔从事福寄尚书彭城公启》:“捧币申好,裂裳就涂。”
分類:上路动身
《漢語大詞典》:回腰(迴腰)
亦作“廻腰”。
(1).转动身腰。 南朝 梁 徐勉 《应令咏舞诗》:“举腕嫌衫重,廻腰觉态妍。”
(2).舞曲名。 唐 元稹 《赠双文》诗:“何因肎《垂手》,不敢望《迴腰》。” 唐 元稹 《舞腰》诗:“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迴腰》。”
《國語辭典》:速驾(速駕)  拼音:sù jià
1.催人赶快出发。《左传。定公八年》:「从者曰:『嘻,速驾,公敛阳在。』」
2.今用为邀请宾客早到的客套话。如:「请速驾各地经销商参观选购。」
《漢語大詞典》:动脚(動脚)
动身,启程。宋书·张畅传:“若一旦动脚,则各自散走,欲至所在,何由可得。”魏书·李崇传:“ 淮南 万里,繫于吾身。一旦动脚,百姓瓦解。” 元 郑光祖 《倩女还魂》第一折:“被拘箝的不忿心教他怎动脚,虽不是路迢迢,早情随着云渺渺。”
《國語辭典》:起驾(起駕)  拼音:qǐ jià
起动銮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说罢,起驾回宫。」
《漢語大詞典》:起节(起節)
谓负有皇命的使节动身起程。《中国现在记》第十回:“钦差就起节到行辕下马,所有本省文武大小官员,一概不见。”
《漢語大詞典》:捉裾
(1).犹牵衣。 三国 魏 许允 妻为 阮共 女,有才德而貌丑。成婚交礼毕, 桓范 劝 允 入内, 允 一见即欲出,妇“捉裾停之”,以理服 允 ,遂相敬重。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2).提起袍子。谓动身,启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 介 曰:‘……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常 麻 并起捉裾,唤僕相将俱去。”
《國語辭典》:车身(車身)  拼音:chē shēn
相对于车尾、车头,指车辆的中间部分。亦泛指车辆整体。如:「这辆车车身太长,不容易转弯。」
《漢語大詞典》:摆鳞(擺鱗)
谓鱼摆动身体跃登龙门。喻科举考试得第。 唐 孟郊 《夜忧》诗:“未遂摆鳞志,空思吹浪旋。”
《国语辞典》:柔软体操(柔软体操)  拼音:róu ruǎn tǐ cāo
活动身体各部的关节,增加身体柔软度的体操。
《国语辞典》:落水狗上岸  拼音:luò shuǐ gǒu shàng àn
(歇后语)穷抖。落入水中的狗,上岸后会抖动身体,甩去身上的水。如:「天冷就加衣裳,别像落水狗上岸──穷抖。」
《国语辞典》:早走不贪黑(早走不贪黑)  拼音:zǎo zǒu bù tān hēi
早晨早点动身,晚上早点休息。如:「咱们一路早走不贪黑,大约三天光景就可到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