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野生动物园(野生动物园)  拼音:yě shēng dòng wù yuán
模拟动物原来的生长环境,并以较天然的屏障区隔族群,将动物自然放养其间,而不以笼槛饲育的一种动物园型态。
《国语辞典》: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  拼音:cǎo shí xìng dòng wù
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活在陆地上的草食性动物,主要为昆虫、齧齿类动物以及蹄类动物,活在海洋中的为甲壳类。
《国语辞典》:动物传染病(动物传染病)  拼音:dòng wù chuán rǎn bìng
原指可由家禽、家畜传染给人的疾病;现指人与其他脊椎动物均可互相传染的疾病。如狂犬病、日本脑炎等。
《国语辞典》: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  拼音:dòng wù shēng tài xué
专门研究动物与动物,动物与生存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如生存竞争、遗传变化、外围适应等。
《国语辞典》:动物性脂肪(动物性脂肪)  拼音:dòng wù xìng zhī fáng
可供给动物能量的脂质,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从动物身上所取得的脂肪,通常为饱和性脂肪,较安定,可加至高温而不易变质。如猪油、牛油等。
《国语辞典》:单食性动物(单食性动物)  拼音:dān shí xìng dòng wù
只以一种生物为食物的动物,称为「单食性动物」。
《国语辞典》: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  拼音:dān xì bāo dòng wù
个体由一个细胞所组成的最低等动物。
《国语辞典》:腐食性动物(腐食性动物)  拼音:fǔ shí xìng dòng wù
以腐烂尸体为食物的动物,在生态学上,属于清除者。如蛆、秃鹰。
《国语辞典》:动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拼音:dòng wù xìng dàn bái zhí
肉类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含有许多人体需要的胺基酸,营养价值相当高。
《国语辞典》:温血动物(温血动物)  拼音:wēn xiě dòng wù
体温不随环境温度改变,且维持在一定温度的动物。如鸟类、哺乳类等都是。也称为「恒温动物」、「常温动物」。
《国语辞典》:尾索动物(尾索动物)  拼音:wěi suǒ dòng wù
一种产于海中的动物。呈囊状,单体或群体,雌雄同体。幼虫尾有脊索,蝌蚪状,故称为「尾索动物」。
《国语辞典》:圆形动物(圆形动物)  拼音:yuán xíng dòng wù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躯体纵面呈圆筒状,无环节,两端尖,前端多有钩等附著器,雌雄异体,营寄宿生活。如蛔虫、十二指肠虫等。也称为「线形动物」。
《国语辞典》:原索动物(原索动物)  拼音:yuán suǒ dòng wù
动物分类上为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有脊索为体的中轴,神经系在背部,血管及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皆在腹部,如鲑、文昌鱼等。
《国语辞典》:原生动物(原生动物)  拼音:yuán shēng dòng wù
动物中之最下等者,其体仅为一细胞所成,有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有些则寄生在动物体内。如变形虫、眼虫、草履虫。也称为「原虫」。
《国语辞典》:中生动物(中生动物)  拼音:zhōng shēng dòng wù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体型小,全身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内层司生殖,外层司营养,为一实心虫体,常寄生于海生无脊椎动物体内。如二胚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