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臭鼬
袋熊
姬鼠
蓟马
鸡虱
花虻
花蛢
吼猿
灰鲸
镜贝
吼猴
剑羚
箭虫
脚席
角贝
《国语辞典》:臭鼬  拼音:chòu yòu
动物名。哺乳类鼬鼠科。形似鼬,大如猫,毛色黑,尾部有一对臭腺,可分泌臭液驱散敌人。多栖于灌木丛中及河滨等地,产于美洲或非洲。
《国语辞典》:袋熊  拼音:dài xióng
动物名。有袋目无尾熊科。澳洲森林的特有产物。袋鼠的近亲,毛厚软,眼睛圆且小,耳朵大,十分可爱,因为尾巴短小得几乎看不见,所以被称为「无尾熊」。雌者腹部有育儿囊,食物以油加利树叶为主。也称为「无尾熊」。
《国语辞典》:姬鼠  拼音:jī shǔ
动物名。啮齿目鼠科姬鼠属,产于亚、欧洲等温带地区。体小,尾长,呈灰色、褐色、或红褐色。生活于田野或森林间,以植物的茎、叶、根为食,常为害作物。
《国语辞典》:蓟马(蓟马)  拼音:jì mǎ
动物名。昆虫纲缨翅目。体细小,色黑,有短毛,翅狭长透明,边缘有长毛。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雌虫常把卵产于植物的组织内,为植物的害虫。
《国语辞典》:鸡虱(鸡虱)  拼音:jī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身体小而扁平,浅黄或深褐色,没有翅膀,口器发达,多寄生在鸡的羽毛中,吃羽毛及脱落的皮。鸡长了鸡虱,体重减轻,产卵减少。也称为「食毛虫」、「羽虫」、「羽虱」。
《国语辞典》:花虻  拼音:huā méng
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形似蜜蜂,长约一点四公分,头部有复眼一对,腹面淡黄色、背黄褐色,翅透明。成虫出现于春季,常集聚于花朵中,吸取蜜汁。幼虫栖生于污水中,称为「长尾蛆」。也作「花虻」。
《国语辞典》:花蛢  拼音:huā píng
动物名。昆虫纲鲣节虫科。体黑,外有鳞片被覆的甲虫。其幼虫为毛织物、标本等乾燥品的害虫。
《国语辞典》:吼猿  拼音:hǒu yuán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为最大形的广鼻猿类。原产巴西、哥伦比亚等地。能以长尾悬于他物,又能以尾尖取果实纳口。体色依种类而异。晨夕或暴风雨将至,辄大吼,故称为「吼猿」。
《国语辞典》:灰鲸(灰鲸)  拼音:huī jīng
动物名。哺乳纲鲸目灰鲸科。体型细长,最长可达十五公尺左右。全身呈黑色或灰色,有白色斑点和黄色短须。喜于近海生活,多产于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域。
《国语辞典》:镜贝(镜贝)  拼音:jìng bèi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瓣腮类。壳扁圆,表面有微细的轮状线,外套膜的边缘有许多小突起。通常栖于近海泥中。
《国语辞典》:吼猴  拼音:hǒu hóu
动物名。卷尾猴科吼猴属。一般体长四十至七十釐米,尾长五十至七十五釐米,是最大的美洲猴。常在清晨高吼,其吼声可传三至五公里,故称为「吼猴」。
《国语辞典》:剑羚(剑羚)  拼音:jiàn líng
动物名。偶蹄目牛科黑羚亚科马羚属。产于南非。体呈黑褐色,雌雄皆有角,发自额部,屈曲如曲剑,故称为「剑羚」。
《国语辞典》:箭虫(箭虫)  拼音:jiàn chóng
动物名。毛颚动物门。体长五六釐米,口在头部下面,身有刚毛,躯干两旁有二对扁平的鳍状突起,另有尾鳍。产于海中。
《国语辞典》:脚席(脚席)  拼音:jiǎo xí
动物名。腕足类。贝壳分背腹各一瓣,通常腹方的比背方大,差不多只有一两公分长。脚席从古生代到现代很少变化,故又有活化石之称。
《国语辞典》:角贝(角贝)  拼音:jiǎo bèi
动物名。一种蛤,软体动物门斧足纲。壳形细长,为弯曲之圆锥形,两端开口,头部尖端之口,缘生触手,脚为圆柱形,由外套膜腔之前孔突出,栖于深海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