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丹狗
饭匙倩
纺锤虫
非洲象
放屁虫
二口虫
豆腐鲨
菖鲉
草虾
草蛭
菜鸭
巴蛾
斑驴
斑蚊
棕熊
《国语辞典》:大丹狗  拼音:dà dān gǒu
动物名。体型大,覆短毛,颜色有白底黑斑,及褐底深蓝纹多种。加以训练后,用以从事表演工作。
《国语辞典》:饭匙倩(饭匙倩)  拼音:fàn chí qiàn
动物名。爬行纲蝮蛇科。长约六十公分,头部三角形,暗褐色,由口角向后有狭的白色纵带,背面灰褐色,背中线上有暗褐色斑纹,腹面淡黄色,散生不规则的大小黑斑。生活于山地。有毒,能致人以死。
《国语辞典》:纺锤虫(纺锤虫)  拼音:fǎng chuí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肉足纲,系古生代石炭纪、三叠纪时活动频繁的纺锤形有孔虫。直径约零点五至一点五公分,体内多壁,区隔如蜂巢。尤其盛产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其外壳堆积后,变为坚硬的纺锤虫石灰岩。
《国语辞典》:非洲象  拼音:fēi zhōu xiàng
动物名。象科。耳大、獠齿发达,体色黑,性情粗暴,分布于非洲地区。
《国语辞典》:放屁虫(放屁虫)  拼音:fàng pì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一种害虫,生长于人畜身上,会吸血,传染疾病。它的肛门会放出一种气体伤害敌人,使敌人不敢接近。因其放屁声与琵琶音相近,也称为「琵琶虫」。
《国语辞典》:二口虫(二口虫)  拼音:èr kǒu chóng
动物名。扁虫动物吸虫纲。体形扁平如叶,长约一寸,有口吸盘与腹吸盘似二口,故称为「二口虫」。常寄生于牛、马、羊的肝脏中。
《国语辞典》:豆腐鲨(豆腐鲨)  拼音:dòu fu shā
动物名。一种鱼类。软骨鱼纲鼠鲨目鲸鲛科。体长八到十五公尺之间,有时甚可达十八公尺。是现存最大型的海洋鱼类。其头部构造特殊,有如海绵状的筛网,藉以滤食小型浮游生物及小鱼。体灰色或褐色,下侧淡色,具明显黄色或白色小斑点及窄横线纹。性情温和,无危险性。生长于热带地区。也称为「鲸鲛」。
《国语辞典》:菖鲉(菖鲉)  拼音:chāng yóu
动物名。硬骨鱼纲鲉目鲉科。体侧扁,红褐色至深褐色,间有白斑。眼大约为头长的四分之一,深凹。性凶猛,栖息于礁石洞穴中,捕食鱼虾。
《国语辞典》:草虾(草虾)  拼音:cǎo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产在淡水中,全身青黑色,长二三寸,前两脚比身体长一倍,可食用,今多用人工养殖。也称为「河虾」、「沼虾」。
《国语辞典》:草蛭  拼音:cǎo zhì
动物名。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为水蛭的近似种,体成圆柱形,长约二点五公分,有黄褐色纵线。栖于深山草泽中,人行其旁,即附著人的胫股皮肉上,吮吸血液。也称为「山蛭」。
《国语辞典》:菜鸭(菜鸭)  拼音:cài yā
动物名。原产于中国的一种羽毛呈麻黄带黑斑或黑白相间的鸭子。体形轻小,富群居性,产蛋力强,年产一百五十枚以上。
《国语辞典》:巴蛾  拼音:bā é
动物名。昆虫纲夜蛾科,为夜行性昆虫。前翅带有斑纹,身体腹面及翅膀呈红色。多分布于中国及韩国。
《国语辞典》:斑驴(斑驴)  拼音:bān lǘ
动物名。哺乳纲奇蹄目。体肥大,有黑褐色斑纹的驴子。产于非洲。
《国语辞典》:斑蚊  拼音:bān wén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通常带有一些病媒。
《国语辞典》:棕熊  拼音:zōng xióng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似熊而体形大,肩部隆起,毛色一般是棕色,但随地区的不同而深浅不一,长约六、七尺。会爬树、游泳。掌和肉可食,皮可做皮褥,胆可入药。也称为「马熊」、「人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