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板壳虫(板壳虫)  拼音:bǎn ké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生长在淡水中,具有纤毛的单细胞动物。
《国语辞典》:尺蠖蛾  拼音:chǐ huò é
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蛾科。身体细长,翅膀宽阔,复眼,具有保护色或警戒色。寄生于树木上,常为害果树及森林。种类繁多,分布世界各地。也称为「尺蛾」。
《国语辞典》:赤翡翠  拼音:chì fěi cuì
动物名。鸟纲翠鸟科。头部呈赤红色,腮白色,背部覆赤褐色羽毛,腹部则呈黄土色,背腰间并杂有青色斑纹。喙、爪均呈朱红色。
《国语辞典》:尘芥虫(尘芥虫)  拼音:chén jiè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尘芥虫科。体形椭圆,多呈黑褐色。脚部发达,善于步行,常栖息于尘芥之中,捕捉其他昆虫为食。
《国语辞典》:茶毛虫(茶毛虫)  拼音:chá máo chóng
动物名。幼虫身上长白毛,以茶树的叶片为食,是茶树的主要害虫。
《国语辞典》:叉角羚  拼音:chā jiǎo líng
动物名。哺乳类偶蹄目叉角羚科。体赤褐色,腹部为白色,颈有白色带条。雌雄皆有角,角尖分为两叉。行动轻捷,奔驰迅速。栖息于开阔平原及半沙漠地区。
《国语辞典》:蚕蛆蝇(蚕蛆蝇)  拼音:cán qū yí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双翅目家蝇科。体灰黑色,胸背部有黑线数条,腹背呈灰色,卵产于蚕的皮肤上或桑叶上。蚕若吞食桑叶上的卵,卵将在蚕的胃肠中孵化成为幼虫,并吸取养分生存,为蚕的害虫。
《国语辞典》:草蜘蛛  拼音:cǎo zhī zhū
动物名。蜘蛛纲真蜘蛛目。体微小,椭圆形,全身褐黄,腹部特长。常张网于草木枝叶间,捕食虫类。
《国语辞典》:草花蛇  拼音:cǎo huā shé
动物名。黄颔蛇科。擅泳,捕鱼为食,为台湾最常见的蛇类。
《国语辞典》:草履虫(草履虫)  拼音:cǎo lǚ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类。体型扁平,长椭圆形,类似草鞋底,身体周围有纤毛,为运动器官。以细菌、水藻为食,多生长于淡水污物内,用显微镜方可看到。
《国语辞典》:草蜻蛉  拼音:cǎo qīng líng
动物名。虫类。体纤细,色淡绿,复眼。其幼虫形似纺锤,常栖叶间,喜食蚜虫,颇有益于农产物。
《国语辞典》:兀鹰(兀鹰)  拼音:wù yīng
动物名。鹫鹰目鹫鹰科。产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自头至颈皆无羽毛而裸出,跗蹠部亦无羽毛。足爪较弱,无法捕捉动物,以动物的尸体为食,有强劲的喙部可撕开皮毛,以便吞食。
《国语辞典》:翁蛤  拼音:wēng gé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瓣鳃纲有管类翁蛤科。介壳脆薄,形长椭圆,色白,有光泽,如云母,长二三分,外套膜闭合,水管长,雌雄同体。
《国语辞典》:犀鸟(犀鸟)  拼音:xī niǎo
动物名。犀鸟科。体长约一公尺半,喙长,上有隆起物,可雕刻成饰品。羽毛黑色或棕色,间杂黄、白斑点,眼睫毛硬而黑,脚短有力。夜晚常群集于高树上,发出嘈杂的声音。生活于热带森林中,以果实和昆虫为生。
《国语辞典》:虾蛄(虾蛄)  拼音:xiā gū
动物名。甲壳类口脚目。形似虾而扁,体长一至三十公分不等,第二对胸肢特大,产于近岸水域,可供食用。全体淡黄微绿,入沸水中,成淡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