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舞姿  拼音:wǔ zī
舞蹈的姿态。如:「舞姿曼妙」。
《國語辭典》:令牌  拼音:lìng pái
1.军令牌。
2.道教法器,用以驱遣神将神兵的木牌。《西游记》第六七回:「那道士:头戴金冠,身穿法衣,令牌敲响,符水施为。」
《國語辭典》:课堂(課堂)  拼音:kè táng
1.教室。
2.教学活动的进行。如:「课堂的秩序良好。」
《漢語大詞典》:耶许(耶許)
象声词。本为劳动时众人齐发的声音。引申而有同声共叹之义。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而况于同官为僚,耶许佽助。”
《漢語大詞典》:反冲
突然的、通常是剧烈的反向运动或回弹
内燃机在被曲柄开动时的后坐;工作件在推入机器(如圆锯)时所产生的后坐
开枪后的后坐
《國語辭典》:幌子  拼音:huǎng zi
1.挂在店铺门外,用来招徕顾客的招牌。《金瓶梅》第一八回:「朱红小匮,油漆牌面,吊看幌子,甚是热闹。」
2.表现在外用以蒙蔽他人的言行。《红楼梦》第七七回:「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个没药性的爆竹,只好装幌子罢,倒比我还发讪怕羞。」
《國語辭典》:曲线(曲線)  拼音:qū xiàn
1.平滑弯曲的线段。如:「儿童的生长曲线图,能帮助家长掌握宝宝成长及健康状况。」
2.外围的曲形轮廓、线条。多用以形容人的身材体态。如:「这件衣服剪裁合宜,完全贴合她的曲线。」
《漢語大詞典》:颞颥(顳顬)
(1).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
(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八穴:“脑空,一名顳顬,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
《漢語大詞典》:呀吁
集体劳动时的呼应声。 唐 卢肇 《汉堤》诗:“疲癃鰥独,奋有筋膂;呀吁来助,提筐负筥。”
《漢語大詞典》:杭育
象声词。抬物或打夯等集体劳动时的呼喊声。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茅盾 《锻炼》五:“杭育杭育的合唱,这时又淹没了大锯的隆隆之声。”
《國語辭典》:调频(調頻)  拼音:tiáo pín
1.频率调变(Frequency Modulation,FM)的简称。为电子通讯中常使用的一种讯号调变方法,常用于无线电载波通讯。在频率调变中,其射频载波之振幅维持不变,而频率则随著调变讯号电压之大小而成比例变化。
2.在电力系统中,用以调整发电或供电设备输出功率的一种操作方法。可使交流发电机或供电设备随系统负载变动,调整其输出功率,以维持系统功率平衡,并确保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漢語大詞典》:升力
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一股向上的力,又叫“举力”
《漢語大詞典》:撞鹿
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国语辞典》:冰蚀(冰蚀)  拼音:bīng shí
冰河流动时,其携带的岩石碎块,对地面进行磨蚀的现象。
《國語辭典》:颤音(顫音)  拼音:zhàn yīn
装饰音名称。Trill、Trillo的中译名。主要音与相邻音的快速交替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