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仰天  拼音:yǎng tiān
仰望著天空。《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文选。曹植。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漢語大詞典》:触绪(觸緒)
触动心绪。 唐 令狐楚 《为楼烦监杨大夫请朝觐表》:“臣闻心孤者触绪而悲,意切者发言皆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丧纪其一周兮,徒囚首而怀故乡;触绪以兴愴兮,重閟咽而抑伤。” 清 钱之青 《风阻岳州》诗:“昔贤临望处,触绪感怀多。”
《漢語大詞典》:感心
感动心意。汉书·礼乐志:“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 明 高启 《〈娄江吟藁〉序》:“凡可以感心而动目者一发於诗。”
《漢語大詞典》:牵心(牽心)
(1).关心;挂心。 唐 李中 《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茅盾 《子夜》十九:“这书,这枯花, 吴荪甫 今回是第三次看见了,但和上两次一样,今回又是万事牵心,滑过了注意。”
(2).牵动心绪。 宋 苏舜钦 《使风》诗:“长风天外来,十幅健帆开。仰首飞云合,牵心翠竹回。”
《漢語大詞典》:县解(縣解)
(1).天然的解脱。谓于生死忧乐无所动心。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成玄英 疏:“为生死所係者为县,则无死无生者县解也。夫死生不能係,忧乐不能入者,而远古圣人谓是天然之解脱也。”
(2).高超深入的理解。新唐书·儒学传中·尹知章:“於《老》《庄》书尤县解。” 宋 叶适 《徐公墓志铭》:“及公以悟为宗,县解昭彻,近取日用之内,为学者开示。”
《漢語大詞典》:无生忍(無生忍)
佛教语。谓通达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心。《智度论·出到品》:“无生忍法者,於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唐 顾况 有《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诗。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证无生忍,造不二门,住不可思议解脱,莫极於《维摩经》。”
《國語辭典》:打动(打動)  拼音:dǎ dòng
1.用言语、行动使别人感动。元。曾瑞《留鞋记。楔子》:「日日来买胭脂,若能勾打动他,做得一日夫妻,也是我平生愿足。」明。高明《琵琶记。五娘书馆题诗》:「又怕丈夫见奴家蓝缕,不肯厮认,教奴家题几句言语打动那蔡伯喈。」
2.敲打、打起。《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伊虎令小军打动更鼓。一更二更,不觉无事。」《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开经面,打动铙、钹、叮当,念了一卷经,摆上早斋来。」
《漢語大詞典》:欣动(欣動)
(1).因喜悦而动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见小房青帘下有个妇人行走,姿态甚美。撞着了多次,心里未免欣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 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 金陵 。”
(2).引动。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这头亲事,全要欣动得他,使他一心要做,方才用得着我。”
《國語辭典》:歆动(歆動)  拼音:xīn dòng
心动而羡慕。《聊斋志异。卷三。夜叉国》:「『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少年甚歆动。」
《漢語大詞典》:发想(發想)
犹言动心思。《何典》第二回:“﹝ 饿杀鬼 ﹞也晓得 活鬼 是个财主,只因蚂蚁弗叮无缝砖阶,不便去发想。”
分類:动心心思
《漢語大詞典》:无动于中(無動於中)
指意念专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心。后亦指内心毫无触动,对事情毫不在意。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宋 朱熹 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於其中也。” 清 方苞 《修复双峰书院记》:“尝叹 五季 縉绅之士,视亡国易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於中。”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逆料《语丝》必将有几句感慨,但我实在是无动于中。”亦作“ 无动於衷 ”。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么多的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国语辞典》:漠然不动(漠然不动)  拼音:mò rán bù dòng
丝毫不动心。如:「发生这么重大的事,他竟漠然不动。」《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这也难怪你。父子天性,你岂有漠然不动的理?」
《国语辞典》: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拼音:qīng jiǔ hóng rén miàn,cái bó dòng rén xīn
(谚语)美酒使人喝了面颊发红,钱财使人看了动心。表示酒与财容易引人犯罪,需谨慎处理。《精忠岳传》第八回:「古人说得好:『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这是荒僻去处,倘有疏失,如之奈何?」
《国语辞典》:心灵音乐(心灵音乐)  拼音:xīn líng yīn yuè
1.会感动心灵的音乐。
2.比喻内心的想法。
《国语辞典》:眼狂心热(眼狂心热)  拼音:yǎn kuáng xīn rè
动心、贪看。《董西厢》卷一:「铲地相逢,引调得人来眼狂心热。」也作「眼狂心痒」。
分类: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