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诗丐(詩丐)
喻指作诗无自己的新意,只会套袭前人诗作的人。 清 郑燮 《贺新郎·述诗》词:“ 唐 家 李 杜 双峰并,笑纷纷诗奴诗丐,诗魔诗鴆。”
《漢語大詞典》:遗着(遺著)
前人遗留下来的著作。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余与 序伯 编辑亡友 印印川 鸥天阁 遗著。” 茅盾 《子夜》五:“他接连把 孙总理 遗著《建国方略》《实业建设》的文字背诵了好几段。”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三日》:“就因为这个缘故,我今天早晨把 杜大心 底遗著《生之忏悔》找出来读了一遍。”
《漢語大詞典》:遗辉(遺輝)
前人留下的恩泽。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仰慕遗辉,寤辟忧殷。”
《漢語大詞典》:遗债(遺債)
积欠;前人遗留的债务。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其寡者或贫无立锥,復多遗债。”
《漢語大詞典》:前箓(前籙)
指前人之作。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笼 张 赵 於往图,架 卓 鲁 於前籙。”
分類:前人
《國語辭典》:接力棒  拼音:jiē lì bàng
1.参加接力赛的运动员手中所持,象徵任务交接的短棒。
2.指前人所留下的任务。如:「经营事业的接力棒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表现。」
《漢語大詞典》:集字诗(集字詩)
摘取前人诗赋中的字词而凑成的诗篇。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
《漢語大詞典》:余馂(餘餕)
(1).吃剩馀的食品。 宋 王令 《寄满执中子权》诗:“贪丰不辞多,爱美忘餘餕。”
(2).比喻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子之为文,秀整明润。工於造语,耻就餘餕。”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鑑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比喻可供借镜的事例近在眼前。如:「前次由于大意输了比赛,殷鉴不远,这次大家可要小心点。」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鑒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夏后之世。」后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國語辭典》:殷鉴(殷鑑)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当可作为野心国家的殷鉴。」
《國語辭典》:殷鉴(殷鑒)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漢語大詞典》:以索续组(以索續組)
用粗绳去连接丝带。比喻后继者的才学远逊前人。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絶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执笔法(執筆法)
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 唐 陆希声 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國語辭典》:脱胎换骨(脫胎換骨)  拼音:tuō tāi huàn gǔ
原指修炼得道,脱换凡人之躯壳而成仙。比喻澈底改变。宋。葛长庚 沁园春。要做神仙词:「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也作「换骨脱胎」、「抽胎换骨」。
《國語辭典》:脱胎(脫胎)  拼音:tuō tāi
1.道家指脱去凡胎而成仙。《红楼梦》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
2.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如宋时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乃脱胎于范仲淹〈御街行〉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事,无计相回避」。此种诗文上的模仿即属脱胎现象。
《漢語大詞典》:遗惠余泽(遺惠餘澤)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晋书·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餘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國語辭典》:遗风馀泽(遺風餘澤)  拼音:yí fēng yú zé
前人所遗留的教化德泽。宋。苏轼〈赠司马光三代。母聂氏温国太夫人〉:「某官某故母聂氏……慈和严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艰难,其遗风馀泽盖有存者。」
《漢語大詞典》:遗恩余烈(遺恩餘烈)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后汉书·王昌刘永传论:“观 更始 之际, 刘氏 之遗恩餘烈,英雄岂能抗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