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顷刻
刻石
石刻
刻意
刻画
一刻
片刻
篆刻
刻烛
深刻
感刻
刻漏
刻苦
晷刻
刻骨
《國語辭典》:顷刻(頃刻)  拼音:qǐng kè
形容极短的时间。《三国演义》第四二回:「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安可去也?」《西游记》第四一回:「好大圣,纵云离此地,顷刻到东洋。」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石刻  拼音:shí kè
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碣、崖壁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金。元好问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國語辭典》:刻意  拼音:kè yì
1.克制意志不放纵。《后汉书。卷六七。党锢列传。序》:「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
2.专一心志、费尽心思。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通变》:「今才颖之士,刻意学文。」也作「剋意」。
《國語辭典》:刻画(刻畫)  拼音:kè huà
1.雕刻绘画。《韩非子。诡使》:「而綦组锦绣,刻画为末作者富。」《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或刻画好缯,以书祝辞。」也作「刻划」。
2.仔细描摹、描绘。唐。杜甫 白盐山诗:「词人取佳句,刻画竟谁传。」宋。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也作「刻划」。
《國語辭典》:一刻  拼音:yī kè
1.甚短的时间。《老残游记》第七回:「你告诉他等著罢,我略停一刻就回去了。」
2.十五分钟为一刻。
《國語辭典》:片刻  拼音:piàn kè
一会儿,指极短的时间。明。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十韵〉:「终宵有许垂鹅伏,片刻应能没马啼。」《红楼梦》第一六回:「正值凤姐近日多事之时,无片刻閒暇之工。」
《國語辭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漢語大詞典》:刻烛(刻燭)
(1).南史·王僧孺传:“ 竟陵王 子良 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文琰 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后因以喻诗才敏捷。 唐 潘述 《水堂送诸文士戏赠潘丞联句》:“诗教刻烛赋,酒任连盘酌。” 宋 秦观 《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诗:“愧无刻烛敏,续此金玉音。” 明 李东阳 《原博席上用击鼓催花令戏成一首》:“未夸刻烛多才思,一遍须教八韵成。” 谢觉哉 《赠沉衡老》诗:“驾游尚可腾空去,联句犹能刻烛工。”
(2).古人刻度数于烛,烧以计时。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
《國語辭典》:深刻  拼音:shēn kè
1.严峻刻薄。《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义纵传》:「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顷狱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悯之。」
2.刻镂深入,难以忘怀。如:「我对她印象深刻。」
3.见解精辟透澈,含意深远。《南史。卷七○。循吏传。郭祖深传》:「又言『庐陵年少,不宜镇襄阳,左仆射王暕在丧,被起为吴郡,曾无辞让』。其言深刻。」
《漢語大詞典》:感刻
感激之情,铭刻于心。 宋 苏轼 《与张元明书》之四:“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 明 李贽 《复夏道甫书》:“公何念我之甚也!感刻!感刻!”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妾夫荷君活命之恩,我母子不胜感刻。”
《國語辭典》:刻漏  拼音:kè lòu
古代的计时器。刻为刻度数的漏箭,漏为盛水的铜壶,用铜壶装水,底穿一孔,中置漏箭,壶中水从壶底漏出,逐渐减少,箭上刻度渐次显露,据此测知时刻。
《國語辭典》:刻苦  拼音:kè kǔ
1.勤奋而辛苦。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居閒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宋史。卷二九六。列传。杨徽之》:「徽之幼,刻苦为学。」
2.俭朴。如:「他的生活非常刻苦,但是对于公益捐钱却不后人。」
《國語辭典》:晷刻  拼音:guǐ kè
时刻。如:「正午晷刻」、「傍晚晷刻」。
《國語辭典》:刻骨  拼音:kè gǔ
1.比喻深切难忘。《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列传一。赵一德》:「一德自去父母,得全生依门下者,三十馀年矣,故乡万里,未获归省,虽思慕刻骨,未尝敢言。」
2.比喻竭尽脑力寻思。唐。刘得仁 陈情上知己诗:「刻骨搜新句,无人悯白衣。」
3.形容刑法严酷。宋。苏轼志林〉一三首之七:「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立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