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刻印  拼音:kè yìn
雕刻印章。《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國語辭典》:剞劂  拼音:jī jué
1.雕刻用的曲刀。《楚辞。严忌。哀时命》:「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晋。左思魏都赋〉:「剞劂罔掇,匠斲积习。」
2.雕版、刊印。唐。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先生閟穷巷,未得窥剞劂。」清。马从善〈儿女英雄序〉:「亟付剞劂,以存先生著作。」
3.雕刻的技术。汉。傅毅〈雅琴赋〉:「施公输之剞劂,遂彫琢而成器。」
《國語辭典》:刻划(刻劃)  拼音:kè huà
描摹。如:「这部小说的作者将主角一毛不拔的性格,刻划得活龙活现。」
《漢語大詞典》:刊勒
(1).雕刻(碑文)。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咏宏徽於刊勒。”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许君:“因得古碑,文字刓缺,不可復识。因剗去旧文,刊勒新记。”
(2).刊印;刻印。明史·刘体乾传:“请以内外一切经费应存革者,刊勒成书。” 清 魏源 《说文儗雅叙》:“且 吴江 钮氏 、 元祁 江氏 均已依其部分著书,刊勒行世。”
《漢語大詞典》:刊镂(刊鏤)
刻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引 叶少藴 曰:“ 淳化 中,復以史记、前后《汉》,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鏤者益多。”
分類:刻印
《漢語大詞典》:镂印(鏤印)
刻印。 杨沫 《伊藤克姐姐,我怀念你》:“她那真挚、爽朗、热情……的形象,却深深镂印在我的心坎里。”
分類:刻印
《漢語大詞典》:传书(傳書)
(1).谓使书籍流传于世。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2).指抄写或刻印书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刘韶美 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
(3).传授书籍。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学道 北海 仙,传书 蘂珠宫 。”
(4).传递书信。 唐 李商隐 《离思》诗:“朔雁传书絶, 湘 篁染泪多。”《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许潮 《武陵春》:“仙姑既牵情 刘 阮 ,此人可以传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 柳毅 又是怎样替人往深海里传书,用鲛绡分开碧蓝的海水,娶了美丽的 龙女 为妻啦。”
《國語辭典》:篆刻  拼音:zhuàn kè
1.推敲字句,琢磨文章。比喻精心为文。《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
2.雕刻印章。因印章多模仿秦汉古印,采用大小篆体,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國語辭典》:元本  拼音:yuán běn
1.根本、原始。《抱朴子。外篇。嘉遁》:「下帷覃思,殚毫骋藻,幽赞太极,阐释元本。」《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
2.对于子金而言,本金为元本。
3.元代所刻的书本。
《國語辭典》:官本  拼音:guān běn
1.公家刻印的书籍版本。如:「古代官本书相当于现今政府所出版的书籍。」也作「官板」。
2.公营事业的资金。今亦称商家营业中所附的官股。如:「中钢、中油等公营事业,官本占了大部分。」
《國語辭典》:刊行  拼音:kān xíng
刊印发行。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记梦》:「具言世所传本多误,惟咸平六年刊行者,最为善本。」也作「刊布」。
《國語辭典》:铁笔(鐵筆)  拼音:tiě bǐ
1.刻印刀的别称。元。艾性《剩语。卷上。与图书工罗翁诗》:「翁持铁笔不得用,小试印材蒸栗色。」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国朝印章》:「殆我明风雅之士,博综篆籀,鸟迹蜗涎,游泳上古,铁笔之妙,莫过于文三桥(彭),何雪渔(震)。」
2.刻印的别称。如:「张老师的铁笔功夫不错。」
3.在钢版上刻写蜡纸所用的笔。
《國語辭典》:摹印  拼音:mó yìn
秦书八体之一。用于玺印,其字形系根据印面篇幅之大小,文字之多寡,将小篆规摹变化而成。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漢語大詞典》:刻文
(1).刻印文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试刻文:“会试録刻文,先朝多不拘式,如 成化 二年丙戌,五经各刻文三篇,二场乃刻詔。”
(2).刻于碑碣、石壁或器物上的文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今传 秦 代度量衡上和若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较起来是草率急就的,无疑是草篆,大约也就是 秦 代的隶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