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经板儿(经板儿)  拼音:jīng bǎn ér
刻印书籍的雕版。形容刻骨铭心。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二折:「则怕贵人多忘,则要你经板儿印在心上。」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姐姐!你放心,李千娇的姓名,经板儿也似印在我这心上。」也作「印板儿」。
《漢語大詞典》:觚简(觚簡)
(1).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明 张居正 《赠霁翁尊师吴老先生督学山东序》:“彼所閲者,不越篇章觚简之间。”
(2).引申为刻印书籍。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惟公和正,所蓄有餘,一身觚简,奕世簪裾。凡百君子,视此刻书,各敬尔仪,毋怠毋渝。”
《国语辞典》:钢版(钢版)  拼音:gāng bǎn
1.各种板状的钢材。
2.钢质的版片。表面粗糙有细点纹,将蜡纸置版上,用针形钢笔刻写,则现透明的笔迹,用以油印。也作「钢板」、「钢笔板」。
3.印刷货币、票据等所用的钢质电刻印刷版。
《國語辭典》:仿宋本  拼音:fǎng sòng běn
仿照宋时刊本的行款字画而重行刊印的书籍,称为「仿宋本」。
《漢語大詞典》:辑刊(輯刊)
(1).编集刻印。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第七编第六章:“例如 明 代 郎奎金 辑刊《五雅全书》,专刻训诂学的五种名著。”
(2).学术机构出版刊行的成套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论文集。例如《社会科学辑刊》
《漢語大詞典》:辑刻(輯刻)
编集刻印。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第七编第六章:“辑刻丛书,也有以地区为范围的,专收某省某邑历代的著述成为一部书。”
《漢語大詞典》:官法帖
官府刻印或拓就的名家字帖。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或云板今在,但不赐尔,故人间尤以官法帖为难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禊序不入选帖:“若以笔墨之妙言之,固当居诸帖之首,乃不得列官法帖中又何哉?”亦省作“ 官帖 ”。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欧阳公 《集古跋尾》谓近时有尚书郎 潘师旦 ,以官帖私自模刻於家。”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下:“ 豫章 士友 董良史 家有法帖石本数卷,与 淳化 官帖规模相似,而笔意差弱,似不逮所见诸本,且不知所出。”
《漢語大詞典》:锲雕(鍥雕)
谓雕板刻印。
分類:雕板刻印
《國語辭典》:书帕本(書帕本)  拼音:shū pà běn
明代官吏所刻印的书本。此种版本的书,校勘不精,妄加删改,不为藏书家所重。
《漢語大詞典》:书院本(書院本)
书院刻印的书。如 宋 代象山书院所刻 袁燮 絜斋家塾书钞、 清 代南菁书院所刻《皇清经解续编》等。
分類:书院刻印
《漢語大詞典》:刊刷
刊刻印刷。清史稿·刑法志三:“刑部将原案及法司督抚各勘语刊刷招册,送九卿、詹事、科道各一分。”
《漢語大詞典》:刊贴(刊貼)
刻印张贴。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浮收豁免,刊贴誊黄,犹时或私征入己。”誊黄, 清 代向全国颁发的用黄纸誊写的诏书。
《漢語大詞典》:家塾刻本
旧时私宅家塾刻印的书。私家刻书起于 五代 ,两 宋 时日趋发达,到 明 清 而极盛。主要是传播自己的或自己所喜爱的著作。家刻本的特点是底本好、校勘精、刻工良、纸墨都是上乘。如 南宋 相台 岳 氏家塾的五经屡为后世翻刻。 叶德辉 《书林清话·宋私宅家塾刻书》:“ 宋 时家塾刻本,其名姓亦甚繁多。”亦省称“ 家塾本 ”。如:他收藏的这种家塾本很罕见。
《國語辭典》:经厂本(經廠本)  拼音:jīng chǎng běn
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籍。大字大本,但因出于阉宦之手,校勘不够精详,不为藏书家所重视。
《漢語大詞典》:模锓(模鋟)
仿制刻印。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至于细民亦皆转相模鋟,以取衣食。”
分類:仿制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