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打喷嚏(打噴嚏)  拼音:dǎ pēn tì
作出喷嚏的动作。《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因方才一冷,如今又一暖,不觉打了两个喷嚏。」也作「打嚏喷」。参见「喷嚏」条。
《漢語大詞典》: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病变。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胆囊炎常突然发作,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呈持续阵发性加剧,并伴有恶心、发热等症状。慢性胆囊炎常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
《國語辭典》:软性(軟性)  拼音:ruǎn xìng
表现柔美情绪,不带有强烈的刺激,而使人感受到优婉低回的情趣。如:「软性文学」、「软性艺术」。
《漢語大詞典》:起泡
因摩擦或其他外界刺激,在皮肤上生出泡状物。《歧路灯》第四四回:“ 谭绍闻 道:‘脚下已起泡了,委实难挨。’” 高晓声 《系心带》:“当心被太阳晒得额角头上起泡。”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十章:“这只滚烫的热栗子,已咬得他舌头发麻,嘴唇起泡了。”
《漢語大詞典》:激忿
犹愤怒。后汉书·郑训传:“诸 羌 激忿,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餘人,期冰合度 河 攻 训 。”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 陆希荣 的手指不易察觉地抖动了一下。他用激忿的脸色掩饰着自己的慌乱。”亦指刺激使愤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 滇 案宜速收束,以免激忿舆情。”
《漢語大詞典》:阈值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能产生一个校正动作的最小输入值
刺激引起应激组织反应的最低值
《漢語大詞典》:震憾
形容人心受外力刺激震动而导致紧张不安或强烈的情绪。水经注疏·卷二十九:“马嗥者,吴伐越,道逢大风,车败马失,骑士坠死疋马啼嗥。《舆地纪胜》,马嗥震憾海盐县东南三百步。”  《中国中立汇志》:“旋有国书电致俄皇,略谓陵寝重地兵队逼近,难免震憾,朕心旦夕不安。”
《漢語大詞典》:运动强度
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构成运动量的因素之一。常用生理指标表示其量值。如以心率衡量学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认为,120次/分以下的运动量为小;120~150次/分的运动量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过180次/分的运动量为大。
《漢語大詞典》:头针疗法
用短毫针在头皮的特定刺激区密集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患所引起的肢体瘫痪、麻木、感觉异常以及共济失调、舞蹈震颤、失明、失语等。也可治疗内脏疼痛、皮肤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国语辞典》:温觉(温觉)  拼音:wēn jué
皮肤接受到比表皮高或低的温度刺激时,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而产生的冷热感觉。
《漢語大詞典》:听阈(聽閾)
能产生听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國語辭典》:条件刺激(條件刺激)  拼音:tiáo jiàn cì jī
又称「制约刺激」,为引起制约反应的刺激,参见「制约反应」条。
《國語辭典》:条件反射(條件反射)  拼音:tiáo jiàn fǎn shè
参见「制约反应」条。
《國語辭典》:炎症  拼音:yán zhèng
医学上指组织对于外来刺激所产生的防禦性反应。典型的徵候是红、肿、热、痛以及患部的机能障碍。
《國語辭典》:雪盲  拼音:xuě máng
病名。因阳光经雪地表面强烈的反射,长时间刺激眼晴所引起的视力障碍。病状有双眼红痛、流泪、视力模糊,严重时会导致失明。故在雪地活动,应戴有色眼镜加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