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激怒  拼音:jī nù
1.以言语或行动刺激他人,使其发怒。《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先激怒了众人。又道:『不是俺造谣言,他此次到省里去,定是算计咱们。』」
2.因受刺激而发怒。《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
《國語辭典》:感情  拼音:gǎn qíng
1.受外界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如:「他太感情用事了。」
2.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如:「他们二人一向来往密切,感情很好。」
3.触动情感。《文选。刘伶。酒德颂》:「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4.被别人的情意所感动,而表示感谢之情。如:「妈妈帮了他大忙之后,他感情不过,送了我们一篮水果。」《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伯父、伯母,今日此举,不但我父母感情不尽,便是我何玉凤也受惠无穷。」
《國語辭典》:气绝(氣絕)  拼音:qì jué
1.呼吸停止,死亡。汉。王充《论衡。道虚》:「诸生息之物,气绝则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蓦然倒地,叫唤不醒,霎时气绝,呜呼哀哉!」
2.昏厥。《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晋书。卷七五。荀崧传》:「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
《國語辭典》:情感  拼音:qíng gǎn
内心有所触发,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晋。陆云 与陆典书书:「且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复结,悲叹而已。」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国语辞典》:利多  拼音:lì duō
股票术语。指能刺激股价上扬或有利于多头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刺人
(1).刺伤人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埤雅·释草:“蔆,尔雅曰‘蔆蕨攗’。其叶似荇,白华,实有紫角,刺人。可食。”
(2).指肌肤因受淹渍刺激而疼痛。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狐尿刺人,肿痛欲死,热桑灰汁渍之,冷即易。” 巴金 《灭亡》第九章:“ 杜大心 底话是多么刺人!”
(3).指刺激人。 萧军 《羊·职业五》:“为了他说话刺人,侦探们激怒了,竟抽了他几个嘴巴。”
(4).特指强梁拒劝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习强梁而专亡,距忠告而不纳者,刺人也。”
《國語辭典》:冲击(沖擊)  拼音:chōng jí
冲拍撞击。如:「海浪冲击著岩壁,激起高高的浪花。」
《國語辭典》:冲击(衝擊)  拼音:chōng jí
1.冲向敌人进行攻击。《旧唐书。卷一○九。李嗣业传》:「嗣业每持大棒冲击,贼众披靡,所向无敌。」《水浒传》第一○九回:「王庆传令旨,教前部先锋出阵冲击。」
2.冲撞碰击。如:「海浪冲击岩岸。」
3.严重影响。如:「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产业界受到很大的冲击。」
4.大陆地区指强烈挑战。如:「接受新手冲击。」
《漢語大詞典》:激起
刺激,激发。例如:激起我们关于自己困境的进一步想法。
《國語辭典》:触鼻(觸鼻)  拼音:chù bí
气味攻鼻。即鼻子吸入气味。南朝梁。武帝〈净业赋〉:「至如香气馞起,触鼻发识,婉娩追随,氤氲无极。」《西游记》第四三回:「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触鼻;……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分類:刺激嗅觉
《國語辭典》:激变(激變)  拼音:jī biàn
激烈、迅速的变化。如:「社会正处于激变当中,每个人都须适时调整步伐,迎头赶上。」
《國語辭典》:咳嗽  拼音:ké sòu
1.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痰或气体的刺激,引起反射作用,把气体用力排出。
2.比喻出声、说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恐怕边关透漏,央及家人奔骤。似箭穿著雁口,没个人敢咳嗽。」《水浒传》第三八回:「你这贼配军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
《國語辭典》:烧心(燒心)  拼音:shāo xīn
1.非常焦急、忧虑。《三侠五义》第二五回:「别顽笑呀!我是烧心的事。你们这是甚么劲儿呢?」
2.胃部烧灼难受。如:「辣椒吃多了容易烧心,还是少吃为妙。」
3.包心蔬菜的菜心因病变而发黄。如:「白菜烧心儿了,真可惜!」
《國語辭典》:刺心  拼音:cì xīn
1.刺入心里。《新唐书。卷一四八。田布传》:「至几筵,引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绝。」
2.形容非常痛心。《红楼梦》第八一回:「不禁想起日间老婆子的一番混话,甚是刺心。」
分類:内心刺激
《國語辭典》:喷嚏(噴嚏)  拼音:pēn tì
鼻子黏膜因受气温变化或异物的刺激,而产生口鼻向外喷气的生理反射动作。打喷嚏时,唾液会形成飞沫随空气高速喷出,所以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染途径之一。《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一茎胡子戳在郭孝子鼻孔里去,戳出一个大喷嚏来,那老虎到吓了一跳,连忙转身,几跳跳过前面一座山头。」也作「嚏喷」。
《國語辭典》:扑粉(撲粉)  拼音:pū fěn
拍上香粉。唐。韩偓 昼寝诗:「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宋。陆游 浣沙溪。浴罢华清第二汤词:「浴罢华清第二汤,红绵扑粉玉肌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