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蒋舍三径(蒋舍三径)  拼音:jiǎng shè sān jìng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夺权,兖州刺史蒋诩告病辞官,隐居杜陵。居处荆棘塞门,蒋氏不出门户。舍中有三径,唯羊仲,求仲二人与其往来。典出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逃名之士》。后比喻隐居不出仕。
《国语辞典》:田豫俭素(田豫俭素)  拼音:tián yù jiǎn sù
三国时,魏并州刺史田豫,生活清苦,节俭朴素,凡朝中赏赐全部都散与将士,外族馈赠也都登记交由公家,而家中常贫困。见《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田豫》。后多指俭约清廉者。
《国语辞典》:逸群之才  拼音:yì qún zhī cái
超出众人的才能。《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唐。杨烱〈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有如荀羡,独负逸群之才;不学江逌,空有连鸡之喻。」
《国语辞典》:雨露之恩  拼音:yǔ lù zhī ēn
比喻恩惠德泽。唐。刘禹锡〈苏州刺史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国语辞典》:褒贤遏恶(褒贤遏恶)  拼音:bāo xián è è
褒扬贤善而贬抑坏恶。唐。崔祐甫〈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
《国语辞典》:倒屣迎宾(倒屣迎宾)  拼音:dào xǐ yíng bīn
比喻热情款待宾客。参见「倒屣迎之」条。唐。杨烱〈唐恒州刺史建昌王公神道碑〉:「金友玉昆,良田广宅,而能吐食下士,倒屣迎宾。」《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蔡邕倒屣以迎宾,周公握发而待士。」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漢語大詞典》:桓伊三弄
晋书·桓伊传:“﹝ 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 徽之 ( 王徽之 )便令人谓 伊 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伊 是时已贵显,素闻 徽之 名,便下车,踞胡牀,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后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 宋 苏轼 《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緑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宋 高观国 《贺新郎·赋梅》词:“又争奈、 桓伊 三弄,开徧 西湖 ,春意烂。”
《漢語大詞典》:白虎王
汉 魏 南北朝 时对 汉 荆州 刺史 王子香 的敬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 枝江县 )有 陈留 王子香 庙颂,称 子香 於 汉和帝 之时,出为 荆州 刺史,有惠政。天子徵之,道卒 枝江亭 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踰境。百姓追美甘棠,以 永元 十八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 枝江 白虎王君 。其子孙至今犹谓之为‘白虎王’。”
《漢語大詞典》:白公桧(白公檜)
唐 诗人 白居易 任 苏州 刺史时所植之桧。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白公桧:“ 白乐天 为守时,恩信及民,皆敬而爱之。尝植檜数本於郡圃,后人目之为 白公 檜,以况甘棠焉。”
《漢語大詞典》:铛脚刺史(鐺脚刺史)
唐 薛大鼎 、 郑德本 和 贾敦颐 ,俱为刺史,分治三州,皆有政绩。时人称“鐺脚刺史”。因铛有三足,故以为喻。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 薛大鼎 ﹞ 贞观 中,累转鸿臚少卿、 沧州 刺史……时与 瀛州 刺史 贾敦颐 、 曹州 刺史 郑德本 ,俱有美政, 河北 称为‘鐺脚刺史’。”
分類:刺史
《漢語大詞典》:陈泰挂壁(陳泰挂壁)
三国 魏 陈泰 为 并州 刺史,使持节,护 匈奴 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 泰 市奴婢, 泰 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后因以为典。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洪乔 掷水, 陈泰 挂壁。”
《漢語大詞典》:褰帷露冕
汉 郭贺 为 荆州 刺史,治有殊政。 明帝 到 南阳 巡狩,赐三公之服,并敕其巡视部属时,“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彰有德,而示荣宠。事见《后汉书·郭贺传》。后遂以“褰帷露冕”为帝王对有政绩官吏的恩宠之典。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况褰帷露冕,是去岁之縲囚;洗垢涤瑕,为圣朝之岳牧。”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俺恩相霜威铁面,巡四国褰帷露冕。”参见“ 褰帷 ”。
分類:荆州刺史
《漢語大詞典》:褰帷
亦作“ 褰幃 ”。
(1).撩起帷幔。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开车褰幃,周章城邑。”南史·后妃传上·潘淑妃:“帝好乘羊车经诸房, 淑妃 每庄饰褰帷以候。”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随起身褰帷拂枕,叠被铺牀。”
(2).后汉书·贾琮传:“ 琮 为 冀州 刺史。旧典,传车驂驾,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车言曰:‘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为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梁书·刘孝绰传:“方且褰帷自厉,求瘼不休。” 宋 王禹偁 《拟除开封县令可郑州刺史》:“以尔具官某,宰予赤县,绰有政声,宜旌墨綬之贤,用布褰帷之化。”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褰幃 巴子国 ,揽轡垫 江 滨。”
《漢語大詞典》:钱塘湖春行
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当时作者任杭州刺史,诗写早春游览西湖时所见景象,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色的欢愉心情。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颇为后人传诵。
《漢語大詞典》:癞儿刺史(癩兒刺史)
北魏 瀛州 刺史 崔暹 的鄙称。癞儿,犹无赖,指狡诈蛮横之徒。魏书·酷吏传·崔暹:“后累迁平北将军, 瀛州 刺史。贪暴安忍,民庶患之。尝出猎州北,单骑至於民村。井有汲水妇人, 暹 令饮马,因问曰:‘ 崔瀛州 何如?’妇人不知其 暹 也,答曰:‘百姓何罪,得如此癩儿刺史!’”亦省作“ 癩儿 ”。 宋 杨伯岩 《臆乘》:“ 崔暹 曰癩儿。”
《國語辭典》:老罴当道(老羆當道)  拼音:lǎo pí dāng dào
北朝周将王罴率人修城,到晚上仍未完成,乃将梯子留在城外,不料却被敌人趁机偷袭。隔天清晨王罴被屋外的吵杂声惊醒,便袒身赤脚,拿著白棒,大叫道:「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而吓退了敌人。典出《北史。卷六二。王罴传》。后因用以比喻勇将镇守要塞。也作「老熊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