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牵掣(牽掣)  拼音:qiān chè
1.牵拉。《孔子家语。卷七。五刑解》:「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釐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
2.牵缠受制,行动不能自由。《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或没命战场,冤魂不反;或牵掣虏手,流离异域。」也作「牵制」。
《漢語大詞典》:相克
(1).制胜。易·同人:“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2).互相制约。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他以为在这书中,有两种社会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设的要素和退婴,散漫,过去的颓唐的力。”
(3).星相家术语。谓男女两造中一方生前注定的命运对另一方有妨害。 巴金 《家》七:“据说她后来把大表哥同 梅表姐 两人的八字拿去找人排了一下,说是两造的命相克,不能配合,否则女的会早死。”
《漢語大詞典》:限约(限約)
限制约束。新唐书·杨瑒传:“国家启庠序,广化导,将有以用而劝进之。有司为限约以黜退之,欲望俊乂在朝,难矣。” 宋 王令 《题满氏申申亭》诗:“丈人疏高喜自适,去不限约来无时。门无宾僚车马絶,室有几杖衣冠敧。”
《漢語大詞典》:天政
谓自然的制约犹如政令、律令。也指天的职能。荀子·天论:“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 杨倞 注:“天政,言如赏罚之政令。”大戴礼记·少閒:“天政曰正。”参见“ 地政 ”。
《國語辭典》:地政  拼音:dì zhèng
有关土地利用、徵收等行政事务。
《漢語大詞典》:禁住
亦作“ 禁驻 ”。 制约;约束;制住。宋书·刘景素传:“候废帝出行,因众作难,事克奉 景素 。 景素 每禁驻之,未欲怱怱举动。”《全元散曲·满庭芳》:“若是孔方兄到来,便禁住俺娘乖。”红楼梦第六五回:“再加方纔一席话,直将二人禁住。”
分類:制约约束
《漢語大詞典》:钤制(鈐制)
犹钳制。限制约束。新唐书·皇甫鎛传:“久之,迁吏部员外郎,典南曹,鈐制吏姦,稍知名。”明史·四川土司传一·四军民府:“﹝ 乌撒 ﹞父子各据一方,且壤地相接,无他郡县上司以隔絶鈐制之。”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观其上、下二院所以并设,岂故为鈐制哉?”
《國語辭典》:制约(制約)  拼音:zhì yuē
1.限制约束。
2.心理学上指运用外界刺激与刺激或刺激与反应配对,而建立连结的学习过程。
3.一件事物成立的先决条件。如水遇热则化为汽,遇热就是水化为汽的制约。
《漢語大詞典》:威约(威約)
(1).谓威势为人制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李善 注:“言威为人制约,渐积至此。”
(2).犹威信。威望和信约。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二:“ 商君 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漢語大詞典》:钳束(鉗束)
控制约束。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钳束私酒漏税之类,必倍於平日。”明史·张璁传:“又奏行宪纲七条,钳束巡按御史。” 章炳麟 《正仇满论》:“钳束之工,聚歛之巧,往事已矣。”
《高级汉语词典》:钳勒
马嚼子与马络头
《漢語大詞典》:闲制(閒制)
亦作“间制”。 参与制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託藉父母生体而为人,非父母所得专也。人人直隶於天,无人能间制之。”
分類:参与制约
《國語辭典》:轨制(軌制)  拼音:guǐ zhì
法则、制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诸侯僭纵,轨制无章。」《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董和》:「防遏踰僭,为之轨制。」
《漢語大詞典》:束骨
(1).谓制约或聚集骨骼。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然后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辂别传》:“夫 邓 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当其弭耳宛足,紏筋束骨,练眉不飞,金毫未揭,虽猛气之翕伏,终奇形之突兀。”
(2).中医针灸穴位名。参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歌》
《漢語大詞典》:制缚(制縛)
制约束缚。《东周列国志》第七回:“ 许叔 在东偏受 郑 制缚。”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五章:“ 美洲 独立前之奴隶,卒脱 英 人之制缚。此无他,能自认为国民耳。”
《漢語大詞典》:襟制(襟製)
谓山川像衣襟一样互相交会、制约而形成冲要地带。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 彭蠡 九江 ,地尽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