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分肥
利孔
侵蠹
鱼利
正利
身图
赚取
伸头
赢利
国蠹
霸术
余沥
余润
营己
长便
《國語辭典》:分肥  拼音:fēn féi
分取不正当的利益。如:「这项法案是政客为获得选票的政治分肥办法。」《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二虎被他揭出弊病,这才著了急,料想抵赖不过,只是听说他要分肥,不由得气往上冲,登时突出了眼睛。」《红楼梦》第一一八回:「那邢大舅已经听了王仁的话,又可分肥,便在邢夫人跟前说。」
《漢語大詞典》:利孔
经济利益的来源。管子·国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平準、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为民罪梯者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诗:“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开。”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一:“夫彼辈本以官职为传舍,以国家为利孔。”
《漢語大詞典》:侵蠹
损害或夺占他人、他方的利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听通商则恐私贩肆行,侵蠹县官。” 清 姚鼐 《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
《漢語大詞典》:鱼利(魚利)
因渔业得到的利益。后汉书·百官志五:“有水池及鱼利多者置水官,主平水收渔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竝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 宋 梅尧臣 《谕鸥》诗:“渔人在鱼利,何异尔所求。”
分類:渔业利益
《漢語大詞典》:正利
正当的利益。《战国策·燕策一》:“夫取 秦 上交也;伐 齐 正利也。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史记·苏秦列传:“夫取 秦 ,厚交也;伐 齐 ,正利也。”
分類:正当利益
《漢語大詞典》:身图(身圖)
为自身利益谋划。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虽不敢怙权势以便身图,而水旱盗贼之时闻,吏治民风之未善,徒切忧惶。”
《国语辞典》:赚取(赚取)  拼音:zhuàn qǔ
获取钱财、利益等。如:「他利用暑假打工,赚取下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漢語大詞典》:伸头
比喻抛头露面,出来承担责任或获取利益。例如:遇到有利的事都伸头,碰到坏事都缩头,绝不是我们的性格。
受压制的人得以解脱,重获自由
《國語辭典》:赢利(贏利)  拼音:yíng lì
营业所得的利益。《商君书。外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以末致财。」也作「盈利」、「嬴利」。
《國語辭典》:国蠹(國蠹)  拼音:guó dù
危害国家的奸人。唐。白居易 议盐商之幸:「使幸人奸党,得以自资,此乃政之疵,国之蠹也。」
《国语辞典》:霸术(霸术)  拼音:bà shù
争夺个人利益的谋略与手段。如:「他只是一个善于运用霸术,以满足政治欲望的政客罢了。」
《國語辭典》:馀沥(餘瀝)  拼音:yú lì
剩馀的酒。《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侍酒于前,时赐馀沥。」晋。陶渊明〈绖镆士〉诗七首之二:「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后比喻得到一点点的利益。如:「得沾馀沥」。
《漢語大詞典》:余润(餘潤)
(1).指丰润的肌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2).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唐 温庭筠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 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3).无穷的润泽。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4).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 刘瑾 , 陕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 齐 晋 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 江 、 浙 、 闽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
(5).指额外经济收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 陈忠 ,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漢語大詞典》:营己(營己)
谋求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打算。 汉 徐干 中论·谴交:“徒营己治私,求势逐利而已。” 晋 陶潜 《和郭主簿》之一:“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國語辭典》:长便(長便)  拼音:cháng biàn
长久而妥善的办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问僧俗有高见者,俺一同商议个长便。」《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定哥道不是这个乞儿,所以要和你计较一个长便。」也作「常便」。
《國語辭典》:常便  拼音:cháng biàn
1.长久而妥善的办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须计较一个常便,我女儿嫁了你一生,也指望丰衣足食,不成只是这等就罢了。」《水浒传》第三三回:「只恐刘高那厮不肯与你干休,我们也要计较个常便。」也作「长便」。
2.确实、原委。《刘知远诸宫调。第三》:「团练常便不图豪贵,故招知远做斑鸠。」《水浒传》第四○回:「我这两笼东西,如何没个心腹的人出来,问你个常便备细,就胡乱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