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唇齿(脣齒)  拼音:chún chǐ
1.嘴唇与牙齿。《文选。陆机。文赋》:「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2.比喻关系密切。《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孙刘结亲,以为唇齿,两国正好和谐。」
3.议论或搬弄是非。《金瓶梅》第七八回:「怀著个临月身子,只管往人家撞来撞去的,交人家唇齿!」
《国语辞典》:大醉  拼音:dà zuì
饮酒过多而酒醉得很利害。如:「酩酊大醉」。《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张飞把遍各官,自斟巨觥,连饮了几十杯,不觉大醉,却又起身与众官把盏。」
《國語辭典》:权利(權利)  拼音:quán lì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史记。卷四二。郑世家》:「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指人民依法律规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仇恨  拼音:chóu hèn
因敌对而产生的憎恨。唐。韩愈、孟郊〈城南联句〉:「一笑释仇恨,百金交弟兄。」《红楼梦》第六一回:「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
《漢語大詞典》:赵从(趙從)
指 毛遂 以利害说服 楚王 与 赵 合纵抗 秦 。从,通“ 纵 ”。 明 吴承恩 《答西玄公启》:“ 赵 从立定,九鼎轻於片言。”
《漢語大詞典》:纵横术(縱横術)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建元 元年冬十月,詔举贤良方正,丞相 卫綰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 ﹞性倜儻,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陋彼纵横术,揣摩独《阴符》。”参见“ 纵横家 ”。
《國語辭典》:纵横家(縱橫家)  拼音:zōng héng jiā
战国时学派之一。多智谋与辩才,以游说见长,如苏秦、张仪等。也作「从横家」。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相接触而过或来回擦动。如:「摩擦生热」。也作「磨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其实他们之间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也作「磨擦」。
《漢語大詞典》:邪乎
超出寻常;利害。例如:这几天天气热得邪乎。
离奇;玄虚不可捉摸。例如:这事你也别说得那么邪乎。
也说“邪活”(xié·huo)
《漢語大詞典》:燥急
(1).干渴得利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见一妇漉野菜,菜多水寡,盎中浓浊如涎。 张 燥急难堪,便乞餘瀋饮之。”
(2).焦躁不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湘裙:“一日,双媒来为 阿小 议姻,中馈无人,心甚燥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 张 在侧,又促逼令归。三客燥急。”一本作“ 躁急 ”。
《國語辭典》:无关痛痒(無關痛癢)  拼音:wú guān tòng yǎng
对于切身利益的事毫不在意。《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任凭这些民贼把他的祖传世产怎么割,怎么卖,怎么送,都当作无关痛痒的么?」
《國語辭典》:痛痒相关(痛癢相關)  拼音:tòng yǎng xiāng guān
1.彼此利害相关,祸福相连。如:「这件事和你我痛痒相关,如果搞砸了,对大家都不好。」
2.比喻亲爱接近的人,彼此关心。《花月痕》第三八回:「想起谡如远别半年,荷生出师关外,客边痛痒相关的人,目前竟无一个。」
《國語辭典》:痛痒(痛癢)  拼音:tòng yǎng
1.痛或痒的感觉。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2.利害相关。《晋书。卷九一。儒林传。范弘之传》:「于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3.紧要的事。如:「此事不关痛痒,慢慢来!」
《漢語大詞典》: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说岳全传》第十二回:“ 张邦昌 与那 王鐸 、 张俊 三人……一齐扯住了 宗爷 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漢語大詞典》: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占光 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係才好。’”
《漢語大詞典》:同命运共呼吸
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我们都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人,难道还不能互相信任
《國語辭典》:同休共戚  拼音:tóng xiū gòng qī
共同欢乐、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周书。卷二一。列传。尉迟迥》:「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旧唐书。卷一七七。列传。杜审权》:「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